(德国之声中文网)在俄罗斯,无论是列宁的生日,还是忌日,都很少会有人再去纪念这位世界无产者的领袖了。在俄罗斯总统普京看来,列宁是"乌克兰的设计师",没有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政策,就不会有乌克兰这个国家。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前几天,普京曾表示,他必须要消除列宁错误行为的恶果。他表示,列宁主张各个民族都应当被赋予自决权,并坚信民族文化最终会消亡。
柏林市内一座建于1970年的列宁雕像,1991年被拆除。图像来源: akg-images/picture alliance 普京认为,列宁是葬送了强大俄罗斯帝国的罪魁祸首。奥地利历史学家以及2023年出版的《列宁生平以及对他的新评估》一书的作者莱丁格(Hannes Leidinger)表示,正是由于列宁的革命者本性,导致了普京及其同僚们对列宁的排斥:"列宁是动荡和不和谐的象征,这也正是俄罗斯自我形象定位中最不想看到的景象。"
莱丁格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列宁被批评的原因之一,是他在一战期间有部分投敌行为,即同德国开展合作。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列宁的民族政策,作为一名阶级斗争积极倡导者,他认为,全世界无产者已经联合起来了。但是他认为解决苏联的民族问题,必须实行联邦制,并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了民族自决和独立建国的号召。" 莱丁格认为,正是这一点,使列宁成了普京的眼中钉。
德国这座市内公园里的列宁雕像仍保存完好。图像来源: Carlos Gomes 在俄罗斯,列宁作为一名历史人物,早已经被推下了神坛,"但在另一方面,列宁却是苏联的象征,是苏联帝国扩张和强大的象征。"而从恢复帝国伟业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对乌战争中,列宁又满足了克里姆林宫的需求。
红场上的列宁墓 1924年设立在红场上的列宁墓最初本是一个临时性建筑,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同列宁的遗体道别。但没想到这个道别仪式一直持续到了现在,列宁的遗体一直还存放在红场上。
红场上的列宁墓。图像来源: Maxim Shemetov/REUTERS 那俄罗斯领导层为什么不将列宁遗体下葬呢? 莱丁格说:"列宁仍有一定程度的象征意义,这并不是因为他是政治家或者历史人物,而是因为他是苏联的象征。"列宁墓依旧矗立在红场上,但这里已经不再举行大型纪念活动了。可以说,列宁墓已经成了历史纪念碑,成了旧时代的遗存。"但最重要的是,列宁现在处于某种介于彻底告别和苏联象征的不死状态,也就是说,列宁还没有完全死去 。"
德国的列宁纪念碑 《列宁还活着》一书是由"五月八日出版社"发行的,该出版社还负责发行列宁选集以及"青年世界报"。这部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介绍德国境内的列宁纪念碑,不过这类纪念碑当中的很多已经严重损毁,被人遗忘了。
该书作者戈麦斯( Carlos Gomes)出生在葡萄牙。他说:"无论从个人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我一直都对苏联历史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对十月革命的历史,因为它曾对劳工权利、妇女权利、反殖民主义,甚至是反犹主义,都发生过巨大的潜在影响。十年前,当我在德国看到一座列宁纪念碑时,我感到非常惊讶,由此萌生了写书的念头。在德国,列宁并没有完全消失。
前民主德国曾有过很多列宁纪念碑 2014年,戈麦斯在温斯多夫(Wünsdorf )的驻德苏军总部旧址发现了一处列宁纪念碑,从此他开始了寻找前民主德国境内列宁纪念碑和壁画的行动。《列宁还活着》一书出版后,他获得了更多相关的信息。于是,该书的增补版于2023年再度发行。戈麦斯在接受德国之声专访时表示:"温斯多夫苏军驻地的列宁纪念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座列宁雕像即保留了当年的气魄和魅力,但也有明显的时间痕迹。"现如今,这座纪念碑已经成了德国境内最大的列宁雕像, 因为其他雕像都已经被移除了。
《列宁还活着》一书的封面图像来源: verlag 8. mai 还有一些列宁雕像,则是二战时德军作为战利品从苏联运回德国的,原本是要将这些雕像熔化后生产武器。戈麦斯说:"这些雕像不仅让人们想起列宁,也会想起二战时的战争罪行。"
斯大林是列宁理所当然的继承者 有关列宁的书籍和论文可谓浩如烟海。上述两位作者都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列宁不仅改变了俄罗斯,也改变了世界 。他狂热地追求自己的政治理念,而且他不惜让身边所有的一切都服从于这一理想的实现。
1997年,德国梅泽堡市的一座列宁雕像正被拆除。图像来源: Waltraud Grubitzsch/dpa/picture alliance 历史学家莱丁格对德国之声表示:"总体而言,我认为苏联就是列宁一手缔造的。他为这一国家奠定了基石。而斯大林也绝不是什么离经叛道者,而是列宁理所当然的继承者。"他说,苏联后来的发展道路,1917年十月就已确定。十月革命掌握政权之后,一切都是为了维持政权,这是苏联之后几十年的既定路线。
列宁弥留之际,并没有指定接班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一再重演。当党的领袖在未指定接班人的情况下去世后,一小撮党内高层每次都不得不就谁来领导这个国家做出决定"。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1917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日子。依照儒略历、俗称俄历这天是当年的10月25日。目前,德国历史博物馆正在举办“十月革命”纪念展,回顾这场列宁领导的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有深远影响的革命。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Moskau 列宁雕像无疑是“十月革命”这一历史事件以及社会主义理念的象征之一。爆发于俄国的这场革命也随后在世界各地产生共鸣。直到冷战结束后,在俄罗斯国内和境外才出现了对这场浩大革命过程、直接后果以及长远影响多角度的、批评性的评判。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1917年俄国先爆发“二月革命”,全国性的饥荒、物资困乏导致民众极度不满并进行频繁抗议。随后军方倒戈,沙皇专制统治被推翻,以贵族为主体的临时政府得以组建。此时在城市里工人开始组建革命委员会(俄语:苏维埃),并对临时政府的种种政策表达抗议。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起源于彼得格勒、由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赋予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俄语:布尔什维克)政治权力。而这场革命也引发持续到1922年的俄国内战,也是在布尔什维克赤卫队与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力量之间的一场血腥的“红军”和“白军”之战。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也在1918年7月被苏维埃行刑队枪杀。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为了实现统治目的,布尔什维克政权设立了广泛的迫害体制,打压异己。1917年12月,“十月革命”成功后不久,“契卡”(秘密警察)建立。“契卡”是“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的字母缩写,该委员会目的是“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革命分子作斗争”。1920年之后,“劳动改造营”遍布全俄。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Museum für Zeitgenössische Geschichte, Moskau
俄国内战是一场血腥的内战。1918年成立的苏俄红军(图为红军军帽)在使用暴力方面也毫不手软。据一份专业杂志统计,俄国在1917至1922内战期间共有1300万人因武力冲突、政治迫害、恐怖袭击、瘟疫以及内战后引起的大饥荒等原因丧生。这期间有近200万人逃至海外。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Moskau 列宁梦想建立全世界范围的无产阶级专政,彻底消灭阶级,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19年,列宁领导创建第三国际,又名共产国际。列宁本人的健康状况自1921年严重恶化,并于1924年离世。列宁的个人崇拜直到今天在俄国内以及其他国家都是有争议的话题。
这幅画是德国画家、德国共产党(KPD)成员格里贝尔(Otto Griebel)1929年的作品,展现的是共产国际的理念。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十月革命”的爆发也将艺术界带入一个新时代。自此之后出现大批新的艺术团体和派别,进行各种大胆创作尝试,主题也离不开当时的大时代变革。直至1920年代中期,构成主义(或结构主义)是主导俄国的艺术和建筑思潮,影响设计建筑、平面和工业设计,甚至戏剧、电影、时尚。政治宣传内容甚至成了陶瓷制品的主题。(图为大师康丁斯基的作品。)
图像来源: DW/Julia Hitz “十月革命”除了带来无数的激动人心的新认知以及艺术创作新尝试,也引来敌对政治阵营的攻击。照片上这幅海报就是1918年一个极右组织的作品,在当时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向人们“妖魔化”布尔什维克,称之为“战争、失业和饥荒的罪魁祸首。”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应共产国际的号召,国际工人救济会于1921年在德国柏林成立,目的是募捐援助各国工人的罢工活动。1922年起,国际工人救济会也参与电影投资和制作,用来支持苏联的电影业。
图像来源: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 苏维埃政府1917年发表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中明确承认俄国各族人民的平等与自主权。“十月革命”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民族分别成立了国家。1922年,红军结束内战,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图像来源: Staatliches Museum für Zeitgenössische Geschichte, Mosk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