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Friedensnobelpreis
2010年12月9日诺贝尔和平奖历来属于最有争议的奖项之列。围绕这个奖的争吵和对得奖人的担忧同样属于奥斯陆12月盛典的内容之列。因为,那些在严重的冲突中或者在戏剧性的状况里为和平与理解而斗争的人士,多半面对的敌人比朋友更多。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8日决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在押的中国文学教授和活动家刘晓波之举,是对当今全球力量推移作出的措辞准确的评价。对这个决定必须作出这样的评价:一个象中国这样崛起的大国必须尊重全世界的人权和公民权益。这是奥斯陆发出的信号。
这是给中国当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在中国国内,他们压制了对曾经如此向往、如今又如此仇视的第一个给予(中国籍)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的讨论。此外,许多活动家,其中包括刘晓波夫人刘霞,或被警告,或干脆被软禁起来。北京这些粗暴的反应表明,挪威评委真的是触及了北京政府的神经。而忠于北京政府的评论家们可笑地指责奥斯陆这一行为意在挑衅,意在阻止中国的崛起。事实恰恰相反。很长时间以来,包括毛时代老干部在内的许多人都在要求获得更多的思想自由。最近一次是由一封一批有影响的前共产党干部发给党的新领导人的公开信表达的。他们指出,一个迅速转折着的社会需要拥有讨论的自由和批评的空间,以便为未来作出理智的决定。本届诺贝尔和平奖可以视为对这样的声音的鼓励和象征意义上的支持。因为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决定,中国应该怎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授予刘晓波的这个和平奖对混乱纷争的、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了的中国民主运动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奥斯陆可以成为一个新运动的起点。要做到这一步,中国境内外的活动人士必须证明,他们是能够控制自己局部膨胀的个人主义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精力用来为事业服务的。北京的当权者将尽一切努力将民主斗士们边缘化,让他们失去关注。过去的几周已经表明,他们有这样做的能力。
但是,中国的公民权益斗士们现在有了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标志性形象。他们拥有一个理智的宣言,即由刘晓波起草的"零八宪章"。他们有一个遍及全世界的善意的观众群体,他们有互联网。可惜仍然缺乏的是一个把所有志士团结在一起的运动。
作者:吴安丽(Adrienne Woltersdorf)
责编:李京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