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在太阳下的位子”

2012年8月6日

就围绕南中国海可能的丰富资源的主权之争,维也纳出版的保守主义报纸《新闻报》周一(8月6日)发表题为“北京在太阳下的位子”的评论,强调相关争议令人回想起当年的帝国主义强权游戏.

--- DW-Grafik: Peter Steinmetz
图像来源: DW

现代强权

“应该承认,这样的类比现在尚不完全合适。但是,数星期以来、数月以来围绕南中国海所发生的事情却已慢慢地让人回想起20世纪早期的帝国主义强权游戏。

“正如帝国总理冯·比洛(Bernhard von Bülow)所描述的那样,德意志帝国当时在寻找“太阳下的地盘”,并为此同英国和法国等殖民列强相互争夺。相关冲突结局如何,人们自可以从历史书籍中读到,—不是令人愉快的阅读。一百年后,中国和美国继承了德国和英国当年的衣钵,只不过,游戏场所不是非洲,而是东南亚。”

《柏林日报》8月6日以“大家都按中国规则游戏”为题发表一篇文章,病诟世界原料市场出现乱局,指责始作俑者是中国: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原料市场正经历一场专家所称的超级周期,即长期而剧烈的价格上涨周期。这导致众多国家原料政策改变。鉴于原料供应部分出现戏剧化紧缺,原料保护主义正大行其道,···

“主要角色正是中国,这可以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言自明的:中国人口13亿,经济快速增长,向基础设施巨额投资。第二个原因是政治上的:与西方相比较,在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里,政治和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中国的国有企业常常通过使用巨额资金、避免事半功倍的开发援助而获得原料渠道。中方运作的中心目标是,使本国经济摆脱波动不定的世界市场价格的制约,并在一旦出现原料进一步匮乏时处于不败之地。”

告别公开市场

《柏林日报》认定,国际市场上,原料保护主义来势汹汹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改变了游戏规则—

“中国则以不向世界市场供应原料为手段,改变了游戏规则。在稀土生产方面,中国拥有全球垄断地位。···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国利用了其强势地位:向世界市场提供的稀土量越来越少,本国制造业则得到优惠待遇。一些有着市场公开传统的国家,过去几年来也可以观察到出现了垄断倾向。全球最大的三家铁矿石生产商中,就有两家来自澳大利亚,它们便利用了自己的垄断地位抬高价格,缩短供应合同期限。”

《柏林日报》的文章最后写道:

“这样的行为方式类似于中国:直接获得资源可以让本国经济更不受世界市场制约。但是,在这样做的时候又要尽量不受他人监督。而一旦事关透明,在原料的竞争中,中国显然又是榜样。”

摘编:凝炼
责编:洪沙

[摘编自其它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