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京的"价格独裁"与美中对话

2011年5月10日

《德国金融时报》就联合利华公司被罚款发表社论,认为此举是向外国投资者发出的信号,在中国投资就得听命于北京政府的"价格独裁"。奥地利《金融日报》认为中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谈中"难以回避"人权问题。

"北京的价格独裁"

《德国金融时报》5月9日题为"北京的价格独裁"的社论写道:"当然,一个像联合利华公司那样资本数十亿的康采恩,对于大约30万美元罚款的是不必在意的。北京惩罚这家公司,只是因为它要小幅提高其化妆品价格。

"可是,更成问题的是中国当局通过这一惩罚向外国投资者发出的信号:谁想在中国销售产品,就得在价格上最终听命于北京。"

社论接着写道:"中国政府对于价格独裁,或许有其可以理解的理由。这个国家5.4%的通胀上涨率是近3年以来所不曾有过的。这不仅危及经济增长,也危及政治稳定,特别是如果日用品突然涨价,比如食品或者如联合利华公司生产的化妆品。

"然而,首先,这家荷兰和英国的合资康采恩只是大声地说出了自己对产品价格上调的考虑,但还没有执行,就受到了惩罚。其次,该公司甚至有足够的理由稍微提高价格:持续的原材料价格也导致化妆品的生产和运输价格上涨。对这种全球的价格上涨,一个想节约成本的企业是不可能听之任之的,而是会转嫁给顾客,这是理所当然的企业经济学逻辑。如果价格与生产成本无关,任由政府规定,那么公司和整体国民经济有何结局,东欧的计划经济就是例证。"

社论认为,"北京现在偏偏将可能的提价称作'扰乱市场',就是一个糟糕的玩笑,而且是一个危险的玩笑,因为它表明,西方的大公司最终得臣服于北京的政治规定,不仅在价格上,而且在公开表现上。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继续上涨,以及房租涨幅超过两成的巨大房地产泡沫,北京施加的政治压力还将继续增加。尽管政府试图予以调控,通过限制贷款发放或者规定住房拥有的上限,迄今却无济于事。现在政府显然要加强指挥经济。"

社论指出,"西方的大公司总是为其在独裁制下经商辩解,称新兴工业国提供了盈利的机会。针对联合利华的这个迅速惩罚表明,它们不得不冒的风险实际上是多么巨大。"

人权问题难以回避

针对美中两国的战略与经济对话,奥地利《金融日报》(5月8日)写道:"它们是世界经济的超大型油轮,而大船改变航线有时不会马上引起注意。最近美国流露出对中国不同寻常的赞扬,尤其在有争议的货币政策上,这并不意味着华盛顿表示满意。而中国日益让自己被纳入国际合作,同时申明人权题目是严格的禁区。"

报道认为中美两国"在棘手的双边关系的巨大建筑工地上继续修修补补"。尽管北京事先"在人权问题上亮起警告灯",但是中国代表在华盛顿的会谈中"难以回避"这一议题,"因为中国正经历90年代末以来最糟糕的压制"。

编译:林泉

责编:谢菲

(以上内容摘自其它媒体,不必然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