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集体防务”五年回顾
2006年10月3日然而,从1949年直至冷战结束后长达50多年的岁月里,作为北约安全保障的“集体防务”条款一直都是一纸空文。自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恐怖袭击之后,情况有了质的改变。五年前,即2001年10月2日,北约第一次启用“集体防务”条款。
恐怖分子制造的劫机案令全世界为之震惊,北约总部也随之进入高度戒备状态。911事件过去三周之后,北约国家议会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大会。美国特使弗兰克·泰勒在关门闭户的会议厅内摆出种种与袭击事件有关的证据,矛头直指本拉登及基地组织。会后,北约组织秘书长罗伯逊宣布北约决定启用“集体防务”条款,以支持由美国所领导的反恐战争。罗宾逊表示,北约已经认定,此次袭击可以被认为是对联盟19个成员国的袭击。
北约第五条款被视为1949年签订的北大西洋公约的“核心”。该条款规定,“对任何缔约国的攻击都被看做是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结盟国家有义务给予相互之间的武力帮助。1949年签署这一条约时,西欧国家担心自己将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袭击,谁也没有料到,50多年过去后,2001年首次启用“集体防务”的保护对象竟然会是美国。
由于美国是北约成员国中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人们不禁要问,其它缔约国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另外,发动袭击的并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恐怖组织——启动“集体防务”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
上述问题很快就有了答案。首先,美国取得了北约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AWACS)的支持,调用该系统飞机达数周时间,以确保北美领空安全。
其次,北约在“集体防务”的基础上开展“快速反应”行动:五年来,北约舰艇在地中海上巡逻、游弋。其间,俄罗斯海军也参与了这一行动,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毕竟,北约成立的初衷是为抵御苏联有可能发起的进攻。德国国防部长约瑟夫·容也对这一历史变迁惊讶不已:“如果是在几年前,我根本无法设想俄罗斯也会参加北约集体防务行动。然而,这却是事实。”
另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是:北约组织在过去五年间开展的其它军事行动与“集体防务”并无关联,无论是为推翻塔利班政府进驻阿富汗,还是在非洲佛得角举行的大型军演——德国也曾为此派出过一艘军舰。至于美国攻打伊拉克,由于欧洲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的极力反对,北约完全处于观战状态。
“集体防务”行动还要进行多久,目前还很难断言。既然北约成员国中,无人胆敢宣称反恐战争已经结束,一切都显得遥遥无期。而且北大西洋公约中也没有关于中止“集体防务”的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