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军”还是“一家人” 台湾退将与北京的距离
2019年12月5日(德国之声中文网) 部份台湾退将与中国军方交流频繁已不是新闻。他们参与各式各样像是高尔夫球赛、京剧交流、拜祭孔子、参访少林寺等活动。昔日的“敌军”在卸下军服后,成为“一家亲”的友人。但在台湾,这也引起了谍报和统战争议。
台媒中央社12月3日报导,台湾退役陆军中将罗文山涉嫌收受中共全国政协委员许智明的政治献金,遭到台北地方法院判刑2年半。无独有偶,在同一天,根据台媒《上报》,另一名中校军阶退役的男子郑智文与父亲郑昭明(工党主席)遭控涉嫌为中国发展组织遭检方求刑。
相关新闻在台湾即将举行总统大选期间爆出,引发各界关注,许多讨论焦点也放在积极于两岸交流的退将身上。台湾青年果农杨宇凡日前就在脸书上分享,他曾参加过“祖国统战之旅”,团长“跟吴斯怀一样是高阶退役将领,不知道为什么跟中国有非常良好的关系”。他称这位团长“成立一个虚的NGO…...假借两岸交流之名,跟国台办拿钱”,还说这样住五星级饭店、餐餐喝酒大鱼大肉的免费活动都是由台商埋单。
台湾退将积极参与两岸交流是否种下了日后“踩红线”的契机?台湾总统候选人韩国瑜国政顾问团成员、现职淡江大学战略所副教授的黄介正认为,“中共在对台工作有统战、情报等不同工作。不用把部份退将的私德看成是国安问题”。他认为,大部分参与两岸交流的退将从未想要“叛国”。
黄介正向德国之声表示,老一辈退将认为,他们卸任“回归平民”后就不再涉密 ,还有很亲的家属在中国大陆,成为他们积极跨海交流的主因。他说:“有些人会觉得对大陆没有那么大的敌意.......从对抗解放军的攻台,转变成为他家族的弥补或交流。”
退将两岸交流实录
台湾退将从什么时候开始积极赴中国大陆交流?许多学者都指出,这是从前总统马英九时代开始。政治大学名誉教授丁树范提到这个开端,也说当时台湾成立了许多组织,例如“中华孙子兵法研究会”与中国解放军总政联络部有相互交流。
丁树范提到,当时有些台湾退将确有理念,希望透过签署《军事互信协议》达成两岸和平。不过他认为,这是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他说:“签《军事互信协议》,我们能什么换什么?台军要承诺放弃跟美国的安全协议或关系吗?”
丁树范回忆起当时,许多退将打着与马英九的关系牌去交流,还有中国大陆的对口向他抱怨,“你们(台湾)退将到这来要吃要喝、要打高尔夫球、要警车开道、要领导接见,那你们给了我们什么?”他也从经济层面看这个问题,说2000年以后中国大陆经济快速起飞,就开始“花钱来买东西”。
黄介正则强调,退将各有不同,还有台湾去交流的学者也是。他说,有那种开口就是“各位领导好”的“舔共”人士,连共产党都看不起,也有“不弯腰”的人真正以交流为志。
交流背后的想法是什么呢?黄介正说,许多台湾退将对共产党一定抱有疑虑,“但他们反台独、反对污蔑蒋公,反对去中国化的心很强”。他说:“不管是做假还是统战,包括尊重孔子、纪念黄埔这类的,中华民国都不做了。把我们(退将)当老人烂人。”这种情绪将他们推向了中国的交流活动。
丁树范观察,这些“深蓝背景”的退将,因为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形态,在快速变化的台湾社会出现了难以调适的状况。他分析,退将会认为“我们怎么不重视孔子、孙中山或是黄埔等等”,但问题是这些是党国体制之下的产物。他说:“中国民国在台湾之后, 军队是国家化并不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也强调,去中国大陆交流跟回去长住还是不一样。有退将私下跟他说过,没有了特殊待遇,国家主导一切的中国是“人吃人的社会”,“回去家乡住了半年,以后一辈子不会回去”。他说:“台湾社会虽然不完美但是公开,受到霸凌可以透过各种方式取得正义。”
退将交流未来式
眷村军人子弟出身的黄介正观察,对于中国大陆抱着返乡情怀的退将已经随着时代变迁逐渐减少。他说:“现在升中将或少将以下的人,在大陆就算有亲戚也没见过,连结淡薄或是毫无关联。”未来就算有人投入两岸交流,可能也只是拿钱办事。
台湾因为政党轮替,政策也出现了大幅变化。在马英九任内,中国新闻社2015年报导,还有17位台湾退将赴中国厦门参加高尔夫球赛,表示“新加坡马习会有助于拉近两岸心理距离,两岸中国人更应以各种方式促进交流”。但在2016年,中国媒体大幅报导,台湾多位退将赴京参加纪念孙中山活动,回台后遭民进党当局“打击报复”。
随着目前台湾政府打击“红色渗透”,台湾年轻人多数拒绝统一,台湾退将与中国官方或情治统战机构也被视为“国安问题”。领着中华民国退休俸和享有台湾社会福利的退将,要以“同一个中华民族”的身份前往中国大陆交流,愈来愈受到台湾社会的严格检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