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南京巴斯夫-德中合资的新星

2004年8月31日

长江下游的江苏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带头羊,去年江苏经济增长超过了13%。自德国巴斯夫公司2001年开始与中国石化在南京郊区合资建造中国全国最大的化工生产设备以来,江苏省省会南京的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位于德国路德维希港的世界超级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图像来源: AP

按照设计要求,扬子江畔的中国巴斯夫石化合资公司的这套新设备每年将生产17亿吨高档化工原料和塑料。布鲁门贝格是合资公司的德方经理,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接待不远万里的德国客人,因为他太忙了,有很多问题有待他去解决。他对按期投产充满了信心,他不想透露精确的完工投产时间,“明年年中”,他这样说道。针对记者有关十套设备中是否有一、两套不能按时完工的提问,他回答说:我无法证实这样的传闻。

如果设备安装工程真的需要延期的话,巴斯夫将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这是因为巴斯夫在南京也准备按照联合方案进行生产:新设备将处理使用其它设备的下脚料、利用余热废热生产,这样可以节省生产成本,但生产的各个环节也就必须衔接在一起。项目投资总计为29亿美元,巴斯夫和中国石化各投资50%,从2005年开始,公司将在目前3800名职工的基础上,再增加两千名雇员。届时,南京将成为仅次于德国路德维希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的第三大巴斯夫联合生产企业。

目前在南京大工地上有14000名工人在工作。每一套设备旁,都有工人。水蒸气发出嘶嘶的声音从开口的管道中冒出,砂子从奔驰而过的卡车洒落一地。拉、抬、扛等在欧洲靠机器完成的工作,在这里完全靠体力进行。这里的劳动力价廉,工人平均月工资折合一百欧元。所以,安装工作的费用只占总投资的20%,在德国,费用至少要翻一番。仅此一项,就节省了5.8亿美元的投资。布鲁门贝格强调,这里的工人按照国际安全标准工作,高空作业的工人都系有安全带,脚手架都是钢铁制品,不象中国那样,普遍采用竹制品,安全训练是工人必须参加的课程。

当然,工地上很辛苦,这里每天三班倒,没有昼夜之分,周末也一样,工期临近,时间不饶人。许多工人住在离工地不远的简陋工棚里,女工占10%。他们的家人大多留在家里。千百万民工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骨。

南京工地的民工也许还可以在这里工作许多年,因为巴斯夫想进一步扩大南京生产基地。面对中国能源短缺的局面,巴斯夫甚至考虑向南京提供电力设备,以保障生产用电。如果这样的设想付诸实现,巴斯夫在亚洲地区销售额的增长将不是原来设想的16%,而是20%。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