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博客,疯人院还是群英会?

文卿2007年11月1日

一年一度的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进入了第四个年头。从最初的猛小蛇,到上届的鼠尾草,有形的比赛中我们认识了不少博客精华。而赛场之下,“疯人院”和“群英会”的博客之争却从不曾停止过。

网吧图像来源: AP

博客的魅力,说来简单,不过是谁都能写。写出来后,人人可读。(当然不排除例外状况,比如无网可上者、有网不上者、忙着补办手续的连岳、罗永浩等等)。这种私密性与公开性的无缝结合,在“中国博客之母”木子美和“中国博客女王”徐静蕾身上早已得到验证。前者完成了对国人博客意识的启蒙(辅以其他意识的催化性启蒙),后者亲历了博客所能带来精神上的高度满足(伴随物质的极大丰富)。

类似难以尽数的成功范例的诱导之下,博客风潮不仅没有如预言的兔子尾巴,反有愈演愈烈之势。按照“博客史”学者常用的搬指头算法,如果2005是博客元年,那么2007该是博客三年了。三岁看老,博客究竟会成为或者说正成为着怎样的所在?

聚贤堂?

人们说起精英博客的典范,往往言必称新浪名人博。看看站在潮头浪尖的名人们带出怎样的主流话题?2007年10月31日,点开博客首页,稍作记录:公司为什么让万名员工辞职、我支持我的同性恋儿子、鲁迅文学奖赞助黑幕、我为什么要告新版电视剧、周杰伦自称现在没资格谈恋爱、中国股票并不贵、踏准价值成长的主旋律、一个处女与流氓的非常爱情、低档小区和高档小区的区别、亚姐收视不佳是因为没有港姐丑……篇幅所限,这里只摘取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栏目的头条。

名人扎堆,这是纵观全球绝无仅有的黄金点子。罕见,不过是因为堆头大,其他国家难以比肩。此外这浩浩荡荡的景仰之情,没有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没有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目测习惯,它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仰视者的角度来看,打开电脑就能尽览偶像生活的点滴,知道某某家的母猫怀孕了,谁谁家的马桶漏水了,仰视似乎变成了平视,岂不快哉?

疯人院?

根基如此深远的厚爱,偏有人不买账。武汉籍女作家池莉06年掐掉新浪个人博客时解释说“许多光顾我博客的人,对我的作品并不了解,他们更想看我生活的流水账,似乎最好能爆爆猛料什么的。博客像个没有篱笆的院子,大家‘高度自由’地乱窜,反倒让身为写作者的作者自己失去了‘自由’。”原来,博客读者赤裸的爱恨搭建出的“疯人院”让人消受不起。发出相同声音的,也有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我的生活和圈子中,从来没有素质如此之差的人,懒得跟他们说话。”

无独有偶,2007德国之声国际博客大赛中,代表中文博客角逐最高奖“全球最佳博客”的连岳对现状表现出忧思。网众由着趣味狂欢也就罢了,博客的主旨却不该是推波助澜。一言以蔽之,连岳认为博客进入了“躁狂时代、弱智时代”。

他更引用王小波的话加以阐明,“以弱智人为例,我小时候邻居有位弱智人,喜欢以屎在墙上涂抹,然后津津有味地欣赏这些图案。如果艺术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都得去看屎画的图案。”持类似观点的人不是一个两个,于是乎另辟蹊径,比如以“彪悍”名震江湖的罗永浩创办的牛博网,牛博们自称为地道的草根博客,又自诩文章只写给聪明人读。

自博客诞生,十数年间奢侈着的人们已然忘却了曾有的信息饥渴和表达欲望,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不代表着你绝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然,聪明人总能寻找到优质的精神食粮,依靠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而不是盲目跟随点击量。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