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据CNN印尼语节目报道,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长布迪(Budi Gunadi Sadikin)在7月3日与国会议员举行的会议上说,一旦有人像(中国羽毛球选手)张志杰那样突发心脏疾病,如果能够在4.5小时内给予有效治疗,病人就有望存活。
6月30日,正在印尼日惹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的17岁中国小将张志杰在与日本选手川野寿真对战时心脏骤停不幸身亡,而现场医护人员疑似处置不合理遭到了外界的大量质疑。从现场电视画面中可以看到,事发前,日本选手川野寿真正在准备发球,刚要摆出接发球姿势的张志杰突然晕厥向前倒地,随后还发生抽搐。大约十秒后,一名身穿中国队教练服的男子进入场内查看张志杰的情况,川野寿真也在查看对手伤情后与裁判交涉。此后又过了大约半分钟,医疗人员才来到倒地的张志杰身边,并在大约一分多钟后将其抬离赛场。从倒地到离场的约两分钟时间内,张志杰没有得到任何心肺复苏治疗。
张志杰在送医后数小时宣告不治身亡,医院治疗结论指出,这名羽毛球运动员遭遇了心脏骤停。专业人士则强调,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应当在“黄金4分钟”内予以心肺复苏治疗、并使用体外除颤器。
然而,据印尼卫生部长布迪透露,该国的心脏病急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布迪举例说,他在2020年底上任时,全国514个区、市中,只有44个配备有心脏导管术设备;即便在3年多后的今天,这个数字也才刚刚扩大到234个区、市,尚不及一半。“我们尽管有了更多设备,但依然缺少130名能操作这些设备的医生。”
布迪还说,全国37个省中,迄今仍有6个省完全没有能力进行心脏导管术,“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家人在安汶突发心脏病,医生能做的就是祈祷。如果他被送到望加锡时仍然活着,才可以进行介入治疗。”
如何进行急救?
羽坛名宿:顶尖选手体力透支太严重
世界羽毛球联合会此前已经发表声明称,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与亚洲羽协、印尼羽协一起协同彻查此案,并评估是否有必要修改赛场规则(允许急救人员在裁判未要求的情况下进场)。这一声明也是对印尼羽协的回应,后者7月1日表示,现场急救人员动作迟缓因归咎于当值裁判,并强调作为赛事主办方,他们只是遵守了国际羽联的赛场规则。
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宿李宗伟则将矛头指向了世界羽联将赛程安排得过于紧密,“张志杰看起来很疲倦,看到未来的顶尖球员离世,这很让人难过”。他在接受马来西亚《星报》采访时指出,张志杰的意外离世应当给这项运动敲响警钟,一方面医护团队需要“更加警惕”,另一方面世界羽联也应当“重新审视赛程安排,让球员有更多休息时间来恢复。”
在人的一生中,心脏大约会跳动30亿次。心脏病,也绝非中老年人的专属。关注心脏健康越早越好。
图像来源: Fotolia/Dmytro Tolokonov在一项跨国调查中,许多受访者都认为心脏病只是中老年人的问题,和30岁以下的人无关。但是德国心脏协会指出,保护心脏越早越好。毕竟我们只有一颗心脏,因此务必要注重健康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图像来源: Fotolia/Jacek Chabraszewski心脏是一个异常精巧的器官。本质上,心脏就是一团拳头大小的肌肉,中间有空腔。每分钟,这团肌肉要收缩、发送数十次,每天泵出的血量达一万升。而在重体力活动时,心脏的输出量甚至能上升到平时的5倍。
图像来源: Zoonar/picture alliance但是心脏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一团肉。心肌可以像普通的骨骼肌一样有力地收缩,但是其耐力却非常惊人,可谓不知疲倦。而且,心肌细胞相互连接,从而确保整块心肌一起跳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我们无法通过意志来控制心跳。心脏的跳动不必依靠神经调节,他有自己的节拍器:窦房结(Sinus nodes)里的特殊心肌细胞能够产生周期性的电信号,迅速传导至整个心脏,从而让心肌一起跳动。如果窦房结发生病变,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就会发挥节拍器的功能。
如果遇上室颤等心律严重失常的情况,心肌就会一直维持紧张状态、无法放松。这导致心脏无法向全身泵出血液。此时,心脏除颤器能够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心脏除颤器操作简便,不一定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如果心脏跳动地过于缓慢,病人就需要一个人工心脏起搏装置。它能够发送电脉冲信号,引导心肌有序地跳动。世界上第一个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诞生于1958年。而当今的心脏起搏器,寿命则在5~12年之间,平均为8年。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进行心脏外科手术时,医生会让心脏暂时停止跳动。此时,人工心肺循环机接管血液循环,临时替代心脏以及肺的功能,为全身输送血液以及氧气。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现代的心内科手术,则让医生无需开胸就能探查心脏内部的情况,甚至进行一些手术操作。心内科医生从腹股沟、手肘或者手腕处导入导管,沿着血管将内窥镜伸到心脏处。病人只需要接受局部麻醉即可。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ndreas Gebert如果心脏瓣膜缺损,就需要替换一个新的。有时,医生会使用猪的心脏瓣膜,有时则使用金属的人造瓣膜。而最新的塑料瓣膜甚至可以折叠,从而可以在心内科手术中通过内窥镜的导管输送到患处。病人则免去了开胸之苦。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心脏向全身输送血液,而心肌本身也同样需要血液供应。冠状血管就是心脏向自身供血的血管。如果冠脉堵塞,就会导致部分心肌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心脏外科医生可以为堵死的血管“搭桥”,绕开堵点。“搭桥”手术所需的材料,则可以是取自病人其他部位的一小段静脉,现在也可以是塑料的人造血管。图中的绿色部分,就是取自病人大腿的一段静脉。
心血管狭窄,也会造成心肌供血不畅。心脏支架可以在血管狭窄处将血管“撑宽”。心脏支架通过内窥镜置入,支架移动到患处后展开。通常,心脏支架都是金属制的,病人还可以通过服用药物来为心脏支架增加涂层。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dpa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是在1967年进行的。如今,心脏移植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全球每年会进行数千起这样的手术。移植的健康心脏来自于他人的遗体捐献,而接受移植的人,则必须终生服用药物,防止自身免疫系统排斥这颗来自他人的心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来自遗体捐献的移植心脏是极度稀缺品。因此,科学家发明了人工辅助心脏。病人的旧心脏并不会被摘除,而是得到了植入的人工辅助心脏的协助。不过,辅助心脏的动力以及供能装置则在体外。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医学界的一大梦想就是实现完全人工心脏。即完全内置,无需在身上连接许多导管,并且能够持续工作很多年。2013年以来,全球已经有过几例试验性的完全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综合报道)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