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台湾与中国大陆的经济政治关系

2002年6月4日

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企图又一次以失败告终。新苏黎世报的一篇文章由此分析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台湾采取了实用手法,不以国家名义、而以卫生组织的名义争取加入该组织。台湾奉行的是十分灵活和讲究实际的政策。民进党早已从实际的角度来解释其台独的要求,新苏黎世报接着写道:

何去何从?

“民进党被北京视作台独政党,受到北京的攻击,而恰恰是民进党比几年前的国民党更为广阔地向大陆打开了大门。主要在经济界的压力下,新政府对中国实行经济开放的政策,以此代替了过去‘戒急用忍’的口号。中国象一块磁铁吸引着台湾的企业,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把生产点转移到大陆,各种投资障碍被消除。台湾前沿的马祖和金门两个小岛已与对面中国的福建省建立了通邮、通商和通航的直接三通关系。

经济关系的继续改善有赖于政治层面取得进展。但是,双方在政治领域却纹丝不动。就象人们一再强调的那样,双方缺乏互相信任。北京对重新谈判提出的条件是必须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台北不能接受的。”

新苏黎世报的文章接着谈到台湾正在形成自身认同感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难说清,其中有诸多原因,例如1949年从大陆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追随者与台湾本省人的后代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就不一致。新苏黎世报引用了陈水扁总统的内政资政吴树敏的话,说明了岛内在这个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以及北京对台湾施加压力造成的后果:

“台湾的执政党被迫不断地大劈叉。一方面它不想向北京挑战、尽量避免与中国对立,但是,党内有一批人要求继续采取步骤,更为明确地与中国分离,执政党必须注意保住这一批人马。吴树敏认为,今后二十年内,随着新一代人的成长,认同感的问题最终将自然解决。对于大多数在台湾出生的年轻人来说,中国就是外国。但也有人担心,由于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关系日益加强,中国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他们还指出,在大陆生活和工作的台湾人越来越多。民意调查表明,三年内,反对北京‘一国两制’的台湾人已从87%下降到70%。”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