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拟资助以色列定居点医疗 国际组织批评
2025年7月31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驻以色列代表李雅萍7月初造访约旦河西岸的本雅明(Binyamin)犹太人定居点(台湾官方称为屯垦区),跟以色列洽谈当地的医疗合作计划,引发舆论反弹。在加沙地帶饥荒扩大、巴勒斯坦人道处境急遽恶化之际,许多支持巴勒斯坦的团体质疑台湾政府可能变成“种族灭绝”共犯,打算在本週日(8月3日)到台湾外交部抗议。
週三(7月30日),台湾巴勒斯坦自由连线、台湾大学劳工社等团体聚集在驻台北以色列经济文化办事处外示威,一方面批评以色列政府犯下“种族灭绝”、把粮食援助当成武器,一方面要求台湾政府不应“跟以色列站在一起”。
据《南华早报》及以色列媒体JNS报道,李雅萍7月6日在以色列议员塔尔(Ohad Tal)、当地重要官员甘茨(Yisrael Ganz)等人陪同下,参访了兴建中的“纳纳西”医疗中心(Nanasi Medical Centre),并表态将捐助这座医疗中心。
《南华早报》指出,外国政府有时会透过慈善团体或国际组织,间接资助约旦河西岸的被占领土;据以媒说法,这是首度有外国政府为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犹太社群发展提供财务赞助。
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学者埃尔南德斯(Gleider Hernández)称,台湾恐怕是第一个直接金援定居点的政府。他表示,即使是德国、美国等以色列的坚定盟友,也并未正式认可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主权。
甘茨称台湾的赞助非常重要,也象征双方伙伴关系深化;李雅萍则强调,医疗是过去数十年来的以台合作重心,很高兴能把这样的合作扩大到区域层次,“台湾跟以色列在价值观上是邻居,在这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伙伴”。
质疑声音怎么说?
约旦河西岸定居点在国际上充满争议,台湾此举也引起外界质疑,认为台湾直接捐助犹太定居点可能被视为默许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存在,因而违反国际法。
反对舆论大多援引海牙国际法院(ICJ)去年7月的谘询意见书,内容认定以色列对约旦河西岸的占领违反“种族隔离”相关国际法,因此以色列应停止新的定居点活动,把所有定居者撤离该区,并赔偿巴勒斯坦人的损害。
意见书还主张,所有国家及国际组织都有义务“不承认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非法存在所造成的状况为合法,且有义务不援助、或协助维持以色列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继续存在所造成的状况”。
大赦国际台灣分会秘书长邱伊翎26日投书《外交家》杂志,指台湾打算资助的项目只会帮助以色列定居者,因为巴勒斯坦人不被允许居住在定居点,“这么做将等同于合法化并继续维持以色列的种族隔离体系,不只违背国际法,也破坏台湾自身根植于人权与平等的民主形象”。
盡管国际法院的意见书并没有强制效力,但仍被视为针对巴勒斯坦问题重要的立场表态。当时的德国外长的贝尔博克(Annalena Baerbock)曾呼吁以色列认真看待此意见书,时任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代表的博雷利(Josep Borrell)也说,有鉴于国际法院的态度,各国应更强硬对待以色列。
对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抨击国际法院的说法,称“犹太人不是自己土地的占领者”,且“海牙的任何荒谬观点都不能否认这一历史事实,也不能否认以色列人在我们祖先的家园中生活在自己社区中的合法权利”。
台湾政府否认踩红线
週二(29日),台湾外交部亚西及非洲司长颜嘉良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台湾跟本雅明地区的医疗合作还处于“研议讨论”阶段,并没有具体承诺资助,也还未落实。至于是否违反国际法,他说国际法院禁令没有强制力,且即使推动了这样的医疗合作,也不在禁令范圍内,“我们并没有踩到红线”。
颜嘉良说,李雅萍造访本雅明地区并不是国际首例,美国驻以色列大使赫克比(Mike Huckabee)今年5月也曾赴该区。他指出,李雅萍是应以色列议员塔尔之邀,对方今年5月曾偕同以色列代表团造访台湾,讨论两边交流往来。台以之间早在2006年便签署了双边卫生合作协议,医药一直是双方重要合作领域。
关于对巴勒斯坦的人道援助,颜嘉良表示台湾是透过驻约旦代表处,经由“美慈组织巴勒斯坦分部”(Mercy Corps),对加沙提供援助,目前已提供该组织50万美元,用于规划运送、发放粮食饮水、衣物帐篷等民生物资给加沙人民,未来也会继续进行类似合作援助。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