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台湾推中正纪念堂转型 专家忧做半套

孙珑珣
2023年3月29日

台湾行政院宣布30日将成立专案小组讨论中正纪念堂转型,然而该场馆的改名及驻场卫兵等相关议题仍多有争议。台湾人权专家向DW解析,该小组实施转型的方向恐有失焦之虞,专家为何有此担忧?中正纪念堂的转型又为何迟迟未有定论?

台北中正纪念堂为纪念蒋中正而设,因其独裁者身分而有诸多争议(资料照)
台北中正纪念堂为纪念蒋中正而设,因其独裁者身分而有诸多争议(资料照)图像来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行政院週四(3月30日)将举办“推动转型正义会报”,期望能在中正纪念堂的名称及用途更动、驻场仪队退场等“去蒋化”、“去威权化”转型议题上,取得社会共识。

台湾人权促进会秘书长施逸翔28日接受DW访问时说,“转型正义”不仅要做到“转型”、还要落实“正义”,但据台媒报道,中正纪念堂专案小组目前提出的几个改名、改场馆用途方案,都仅止于“去蒋化”。

虽然有专家学者提议,中正纪念堂可转型为历任总统图书馆或国家纪念场馆,以展现台湾的自由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施逸翔认为,这种转型方向似乎只做了半套,有些“重点失焦”。

施逸翔举德国模式为例,指出德国有许多原纳粹遗址,除了从根本破除威权象征、做到“转型”外,转型后的场馆大多都有“介绍相关历史真相及事件脉络”、“究责加害者”、“加强人权教育”等用途,以告诫未来世代切莫重蹈覆辙,如此才能真正实践正义。

施逸翔解释,“中正”纪念堂纪念的是国家暴力的加害者蒋中正,若要推动转型,就该明确地反转该场馆的威权形象,除追究相关责任外,更应呈现蒋氏政权对人民的迫害、对台湾宪政民主体制的破坏。

专访:前东德囯安部档案管理局长杨恩谈转型正义

04:3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此外,专案小组强调其成立目的是为取得社会共识。对此施逸翔批评,政府不能拿“全民共识”当挡箭牌,以“不痛不痒”的方式处理场馆空间的转用,回避实践正义应尽的责任与程序。

施逸翔指出,德国的转型正义之所以成功,确实是奠基于社会的支持,但大众的支持首先要来自对这项议题的认识。反观台湾,目前很多两蒋执政时的历史真相犹未明朗,民众也普遍不清楚中正纪念堂的历史脉络,台湾政府尚未做到这些真相公开、宣导普及的基础工作,一下子就要跳过这个阶段、贸然谋求全民共识,非常本末倒置。

中正纪念堂内的蒋中正铜像(资料照)图像来源: Daniel Kalker/picture alliance

两大热点议题

1.“中正纪念堂”改名

中正纪念堂以独裁者蒋中正为名,自1980年竣工以来,屹立台北市中心已40余年。自从转型正义观念在台湾兴起,各界不断呼吁移除这个独裁时代的具体象征。有舆论主张应将该场馆夷平或改建,以根除蒋式威权遗绪。另一派舆论则认为,若将中正纪念堂连根拔起,相关的记忆与历史教训恐怕也将被抹除;这派人认为,只需让该场馆的命名、用途转向,并移除驻场仪队等党国威权的历史痕迹即可。台湾各种意见莫衷一是,因此转型方案迟未推动、甚至连雏形都难产已久

中正纪念堂前的卫兵交接、升降旗仪式成为观光客造访热点(资料照)图像来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

负责该场馆管辖的台湾文化部长史哲日前表示,目前中正纪念堂“有形的转型”虽难尽如人意,但至少在去个人化和改名等方面有“无形的共识”;不过,中正纪念堂的“改名”须修改《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法》,该法“明订这个场馆是纪念以及阐扬蒋总统的任务”,修法一事具高度政治性,明年1月台湾总统大选前要否实施,目前尚未有定论。

对此,施逸翔评论,中正纪念堂改名一事牵涉机关广泛,台湾政府太晚开始将此事拉到行政院层级处理;之前负责的促转会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关,要统合协调各部门确实有其难度,因此这件事讨论已久仍未有定案,是可以预期的。

然而施逸翔也认为,既然中正纪念堂的转型已有《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为法源基础,行政机关就应“有魄力、大刀阔斧地落实”。他表示,民进党之前在台湾完全执政、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国会占多数,何以前几年不好好处理?拖到选前一年才来托辞“选举在即”因素,并不合理。

除罪以后:台湾政治受难者眼中的转型正义

04:3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2.驻堂仪队退场

中正纪念堂的驻场仪队卫兵交接仪式,虽被许多来台旅客排在“必访”游程中,但在部分台湾民众看来,蒋中正作为一个独裁者,“至今还高居庙堂供人崇拜”,甚至动用仪队为其“护灵”,担任站岗卫兵的台湾子弟之中,可能有家族曾为其所迫害,“比死人还没人权”。部分舆论因而要求驻堂仪队退场,或至少远离中正纪念堂本体、改在室外进行能吸引观光客的卫兵交接仪式。

仪队于中正纪念堂前的户外广场操枪(资料照)图像来源: DW / K.Bardenhagen

史哲日前接受台湾媒体访问时表示,仪队的问题也与《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法》有关。基于该法规定的纪念和保卫任务,难以移除该场馆的驻堂仪队;若依舆论期望、将卫兵交接仪式移到户外,“仪队就会变成是表演形式”,亦不符派兵驻点的台湾国防部的角色。

但施逸翔认为,驻馆仪队之所以迟迟难以退场,是因“中正纪念堂的运作思维仍停留在纪念最高元首规格”,若此空间真要贯彻去威权化,台湾国防部就无权对由文化部管辖的文化遗址置喙。他认为,台湾行政院表面托辞尊重国防部决定,实则放任该场馆记念独裁者的旧思维继续运作。

台北中正纪念堂作为台湾政治、历史、文化上的重要地标,不论进行何种转型,势必都掀起各方不同意见的激烈交锋,30日将在“推动转型正义会报”下成立的中正纪念堂转型专案小组能带来什么成果,各界拭目以待。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