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嘉士达-客万乐如何在中国采购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月31日

在科隆的“在中国进行全球采购”研讨会第二天,嘉士达-客万乐(KarstadtQuelle)公司国际采购部主任报告了该集团在中国采购的过程、现状和经验,引起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他尤其是提到了2005年(针对中国的欧盟配额取消)这个重要概念。

嘉士达-客万乐集团总裁:沃尔夫冈.乌尔邦图像来源: AP

走向中国的过程

嘉士达-客万乐控股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商业集团之一,90年代末合二为一。该公司国际采购部主任维特里科夫斯基先生在他的报告中简单地介绍了该集团走向中国的过程。

1972年,客万乐邮购集团在香港率先建了点,从那里出发,采购中国的物资。1986年,嘉士达公司和内克曼公司(Neckermann,是德国最大的旅游集团之一,80年代与嘉士达合并)联合在香港建点。一直到90年代初,从中国采购物资都是在香港操作的。

1993年,嘉士达集团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代表处。当时的考虑,一是香港距中国内地虽近,但毕竟有距离,再就是香港人与中国内地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因为当时香港还没有脱离英管状态。

1994年,嘉士达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了两个代表处。1998年,集团与客万乐合并后,接管了客万乐建在大连的代表处。2000年,在青岛也建立了代表处。

在中国采购的现状

客万乐90年代曾在上海试行过象在德国一样发商品样本邮购,但不成功,现在该业务已经停止。集团现在与中国的业务已经完全集中在采购领域。

嘉士达-客万乐在香港的代表处有240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中国南部的采购,在上海有82人,主要负责中国东部的采购,在北京有33人,负责中国北部与中部。大连和青岛的代表处规模较小。

按地区分,该集团在中国采购的结构是,中国东部商品是大头,占了62%,中国北部25%,中国南部7%,大连6%。按商品分,纺织品是绝对大头,占了79%,硬件占15%,技术产品和电子产品占5.2%,鞋占0.7%,食品占0.1%。商品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中国东部,但内地也有四川、河南、湖北、内蒙等在名单之内,比如羊绒产品基本上都出自内蒙。

有意思的是商品原产地和购物地点的不同。从原产地上看,大中华圈是该集团国际采购的绝对重点,来自这个大圈子的产品占了集团国际采购总额60%多。其中,中国大陆的产品更占绝对优势,占集团国际采购总额的52%,香港产品占了4%,台湾产品占3%,澳门产品占1%。但是从购物地点看,在香港购买的商品占了大中华圈的45.02%,在中国大陆直接购买的只占16.28%,在台湾购买的占12.38%,在澳门购买的占0.33%,在其它地方购买的占23.99%。

产地多在中国大陆,然而购买却近一半在香港进行。对此,维特里科夫斯基先生的解释是,香港在商品质量、交货时间、汇款等方面仍然优于中国大陆。但他强调说,趋势当然是越来越多地到中国大陆去直接购买,尤其是如果有价格上占优势的供货商,自然要优先考虑。

质量的检验-包括使用西方女人

维特里科夫斯基先生说,全球采购中,质量是第一位的。他的集团在上海、北京、大连和青岛都有质量监督人员,每批货都到现场去检查质量。他说,在欧洲挑选服装,定货,很简单,只要从样品中挑选出来,约定数量和价格。但在中国就复杂得多了,要从向中国厂商提供样品款式开始。

检查服装的大小是否正确,一个方法是量尺寸,但光这样是不行的,至少还必须把服装套在假人身上,最好是真人试穿。但由于中国女人跟欧洲女人的体形有区别,中国女人穿着合适的服装,到了欧洲可能就不合适。所以,该集团请了一些在中国生活的西方女人,比如欧洲员工的家属等去试穿。“她们也正好额外赚点钱嘛,”维特里科夫斯基先生说。

技术上的检查每年的量是很大的。2001年,该集团共派员去中国工厂验货10858次,2003年达15183次。

“社会问题”查验-中国有童工吗?

除了质量检查外,还要检查“社会问题”。维特里科夫斯基先生说:“我们每天都收到(非政府组织)的来信,说中国在剥削妇女,使用童工。”所以,公司也经常检查中国工厂的社会问题。但这种检查工作必须请外单位来做,“否则人家就不相信。”

谈到“社会问题”,维特里科夫斯基似乎有很多的牢骚。他说,在英国,比如曼彻斯特,工厂里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童工。但是人们的眼睛根本不往欧洲看,而只盯着中国和印度。他说,在孟加拉,不少女工因为孩子没人带,就带到工厂去。孩子就在一边帮着干点活,比如捡纱头,是没有工资的。这时,西方一些机构或媒体的人闯了进来,拍了照,然后说:看,他们在使用才6岁的童工。他又说,童工在中国其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中国有义务教育,少年儿童都要上学,根本没有时间打工。

说到超时工作,他说,有个规定是每天工人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7个小时。但是在中国,在圣诞节前,尤其那些玩具厂,都要赶时间,这种时候超过17个小时的事确实是常见的。

2005年-一个全新的局面一个重大的考验

维特里科夫斯基介绍道,嘉士达-客万乐在全世界65个国家共有1000多员工专门从事采购。其中大中华占了400多人。亚洲是焦点,中国是绝对的焦点。

他说,全球采购在德国和整个西方都是商业企业存在的必需。德国市场上充满了外国货,尤其是中国货。他以上装为例,2002年,全德国市场上的上装绝大部分来自外国,中国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占了54%的市场,第二名越南占了14.05%,第三名印尼占了9.89%。香港第居第5位,占3.05%。

他特别强调了2005年这个概念。他说,现在人们已经在说中国货太多了,而2005年才是真正的开端。因为,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规定,2005年取消欧盟对中国的配额限制。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比如说,现在如果中国上装的配额是20万件,2005年涌入德国市场的将不是25万件,而是100万件,甚至更多。他说,在2003年和2004年,中国已经在大建新厂,为此作准备。他举了杭州新建的一家叫汇丽(音)的工厂为例,这个工厂的年产能力是1600万件服装。他笑着说:“这几乎是现在中国服装产量的总和。一家厂就恨不得把全中国的产量给包了。”他还强调道,不仅是象汇丽这样的新厂,中国许多工厂的装备水平和生产水平都是很高的,竞争力极强。

(平心)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