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围绕中国的兴奋剂风波

2012年8月4日

中国运动员在伦敦奥运会上出色的表现令西方再次产生质疑。中国真的是规规矩矩进行体育训练的吗?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运动员就被怀疑系统服用兴奋剂。

China's Ye Shiwen celebrates after winning the women's 200m individual medley final during the swimming event at the 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 on July 31, 2012 in London. AFP PHOTO / ODD ANDERSE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ODD ANDERSEN/AFP/GettyImages)
图像来源: ODD ANDERSEN/AFP/Getty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伦敦奥运会开赛以来,中国游泳队16岁小将叶诗文在400米混合泳的比赛中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叶诗文游完最后50米所用的时间,比男子冠军还快。在许多西方媒体看来,这样的成绩一定是在化学药物的帮助下产生的。美国游泳队主教练约翰·伦纳德(John Leonard)认为,叶诗文的成绩是"不可置信"的。而叶诗文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说:

"我还是觉得,确实对我有些不公平,不过对我基本没有什么大影响。其他国家的运动员一个人拿好几枚金牌,从来没有被人怀疑过啊。为什么我一个人拿了,大家就这么质疑呢?"

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图像来源: Reuters

运动员身上的重担

西方媒体的报道不止激怒了叶诗文。因为,中国奥运健儿是中国民众的骄傲,他们为中国运动员欢呼庆祝。互联网上的微博用户已将叶诗文视为"女神"和"中国人的骄傲"。对很多中国人来说,运动员的成功代表着国家的崛起和国家的大量投入。

通常国家体校的代表都到幼儿园去挖掘体育人才。叶诗文的情况就是如此,念幼儿园时她被发现手比同龄人大之后便开始学游泳了。在中国,如果一个孩子被认为适合某项体育运动,就有可能在专门的体育寄宿学校读书。对孩子们来说,那里也意味着艰苦的生活:铁的纪律,训练到精疲力尽。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孩子在训练时挨打。致力于研究中国体育教育的前东德田径名将盖博尔( Ines Geipel)这样说道,

"这些孩子来自农村,如果他们能获得奖牌,那么全村人都能跟着受益。中国运动员肩上的重担太多。人们不能去指责运动员,而是要问为什么建立这样一套培养运动员的系统。"

饱受兴奋剂困扰的叶诗文图像来源: dapd

兴奋剂事件早有先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盖博尔试图更多了解中国的体育系统。她随德国议会体育委员会代表团一道访问了中国,调查对中国体育学校系统性服用兴奋剂的指责。盖博尔表示,调查是非常艰难的。遭到了秘密警察的阻挠。盖博尔自己就是在前东德时期的一个体育寄宿学校长大的。后来,她曾指控前东德体育官员强迫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她认为,毫无疑问中国体育寄宿学校也存在类似的情况。盖博尔说,

"我们知道,中国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生长激素和类固醇药物的最大生产商。这些中国生产的药物流向全球市场,与其他同类药物相比,其剂量控制的非常精准,我们根本检测不出来。"

前东德田径名将盖博尔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生理上无法实现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不断爆出引起轰动的"兴奋剂事件"。北京奥运会举办前的2006年,国家反兴奋剂委员会对鞍山一家体校展开调查,结果找到298支不同牌子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其中141支是类固醇类兴奋剂。2000年悉尼奥运会前夕,首次引入了促红细胞生产素的检测,结果27名中国运动员被立即取消比赛资格。

叶诗文在本届奥运会期间多次进行了兴奋剂检测。英国奥林匹克协会主席也出面澄清说,"她证明了自己是'清白'的。"而盖博尔认为这样做是"不明智"的,这不免更会让人产生怀疑。她说,

"无可非议,叶诗文是个伟大的游泳天才,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成绩是无法实现的。这在生理学上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每个精通游泳运动的人都知道的。"

作者:Mathias Bölinger 编译:严严
责编:李京慧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