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名基督徒在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宗教圣地欢庆圣诞。12月24日午后,从耶路撒冷启程的传统圣诞游行队伍抵达伯利恒。由于前不久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发地区动荡,今年的圣诞庆典也因此被蒙上一层阴影。许多以色列安全力量人员在耶路撒冷老城武装巡视。
在游行队伍最前列的是一位打扮成圣诞老人的男子,他坐在一辆摩托车后座上。在游行开始前,这位"圣诞老人"在耶路撒冷老城门之一的雅法门向儿童分发糖果,并与兴高采烈的游客合影。他们还一起唱起了圣诞歌曲。
气氛压抑
而在位于约旦河西岸的小城伯利恒,预计将有上万名游客在圣诞期间到访。耶路撒冷天主教领袖皮扎巴拉(Pierbattista Pizzaballa)领导游行活动,并在稍后参加圣诞教堂的午夜弥撒。这座教堂所在地点被视为耶稣诞生之地。
但是由于特朗普关于耶路撒冷地位的决定引发巴勒斯坦地区大规模暴力抗议,今年圣诞节前往圣诞教堂的人数相对往年较少。只有数十名巴勒斯坦人和游客聚集在圣诞教堂外。扬声器里传出圣诞歌曲,巴勒斯坦童军组织成员在巨大的圣诞树下演奏风笛。尽管如此,当地总体气氛依然较为压抑。一名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天主教徒巴努拉(Nahil Banura)表示,很遗憾,由于特朗普的决定导致局势紧张,许多巴勒斯坦人和朝拜者不敢前往庆祝圣诞。"人们都不太愿意走出家门。"
游客减少
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单方面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愤怒的巴勒斯坦人激烈抗议,骚乱以及以色列发动的空袭迄今共造成12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耶路撒冷老城的狭小街巷中还能看到一些游客的身影,但没有出现人潮涌动的场面。一名出售基督教纪念品的巴勒斯坦商贩抱怨称,过去数周生意惨淡,并称之为"特朗普效应"。
特朗普成为了首位访问哭墙的美国总统。耶路撒冷被视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间紧张关系的一个重要象征。以下图片纪录了这个城市与巴以恩怨的今昔。
图像来源: Reuters/J. Ernst登临油山(也称“橄榄山”),令人叹为观止的耶路撒冷老城便尽收眼底。该高地其实是圣殿山和老城东北、东南山丘带的一部分。本图上可清晰看到:城墙和伊斯兰最古老的宗教建筑— 金顶岩石寺(也称“圆顶清真寺”)。因曾经生长橄榄树,该山在其它语言中亦常被称作“橄榄山”。
图像来源: Reuters/R. Zvulun就在近50年前,还全然是另一幅图景:城墙和岩石寺清晰可见,让人猜想到,慑于1967年6月7日的这张图也是从油山上拍摄的。一群士兵在“六日战争”中将油山当作了指挥部。
图像来源: Government Press Office/REUTERS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圣殿山的阿尔—阿克萨清真寺被视为仅次于麦加(Mekka)和麦地那(Medina)的犹太教第三大朝圣地。之于犹太人,圣殿山至为神圣,依圣经所传,那里曾建有第一神殿和第二神殿。由之,一再出现紧张和冲突。从1967年起,以色列负责安全事务;一个穆斯林基金会则负责民事及宗教事务。
图像来源: Reuters/A. Awad阿克萨是该市最大的清真寺,其名意为“遥远的圣地”,建成于8世纪初。清真寺四周,较小的宗教建筑、花园和水井星罗棋布,在伊斯兰里有“高贵的圣物”之誉。寺中大祈祷厅由7排高大的廊柱支撑,可容纳约4000名信徒。
图像来源: Reuters/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耶路撒冷城门矗立在基督徒区和阿拉伯人区的分界线上。进入该城门后,人们便置身于色彩斑斓、熙熙攘攘的阿拉伯市场里的那些小陌深巷。不过,这个通往耶路撒冷老城的北入口有着令人沮丧的名声:数年来,大马士革门成为巴勒斯坦人行刺的血腥地点。
图像来源: Reuters/R. Zvulun因朝向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遂得此名的大马士革门建于16世纪,是奥斯曼帝国历史最悠久的最大城门之一。本图摄于1967年。从那以来,除了汽车和墙外人头攒动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图像来源: Reuters/耶路撒冷老城里密布小巷,分为犹太区、阿拉伯区、基督徒区和亚美尼亚区;老城被一道城墙所围,城墙建于1535年至1538年,由苏莱曼大帝下令建造。1981年,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老城正式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像来源: Reuters/A. Awad某些东西永不改变:摄于1967年的这幅照片问世50年后的今天,少年们依然穿行于巷陌间,叫卖刚出炉的、当地人称为“百吉”(Bagel)的芝麻面包圈,售价相当于1欧元。
图像来源: Reuters/Fritz Cohen/Courtesy of Government Press Office世界闻名的哭墙是犹太人的最大圣物。经过严格安全检查后,人们按性别,在哭墙前分开祈祷。信徒们,—有时也有其它宗教的教徒们— 将写有祝辞或祈福愿望的纸条塞进墙缝。方便的做法:人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愿望,在耶路撒冷打印,塞入哭墙。
图像来源: Reuters/R. Zvulun此图摄于1967年9月1日,表现哭墙边(亦有“西墙”之称)的以色列人。当时,哭墙在约旦控制了19年后重又对外开放。
图像来源: Reuters/Fritz Cohen/Government Press Office 石涛/雨涵 (德新社,法新社,天主教通讯社)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