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德企:信心犹在 不利待遇是挑战
2022年1月2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在华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国政府对本土企业的优惠政策。这是德国海外商会与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发布的本年度商业信心调查结果之一。根据这份调查,34%的德资在华企业表示受到了不利待遇。
2021年10月14到11月3日,德国海外商会对596家在华会员进行了年度商业信心调查。
与前一年的同类调查相比,这项挑战(不公平待遇)的排名从第6名上升到第1名。调查显示,42%参与过中国公共采购流程的德企表示,中国竞争对手受到优惠待遇。一些企业还遇到过透明度不够、被要求购买本土产品以及国有企业优先等问题。
此外,中国因为疫情实施的清零政策严重限制德企商务人员的旅行。严格的入境管制对德资企业在华顺利开展业务造成很大障碍。72%的受访企业认为旅行限制影响了相互沟通,56%的人认为这影响外资投资。
一半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
尽管如此,德资在华企业对今年仍然没有失去信心,近60%的企业在过去一年实现了业务增长;50%的企业有理由认为2022年能有更好发展,但同去年相比,下降了16%。
调查显示,96%的企业会继续留在中国,其中71%的企业说将扩大业务。预计来年经营额会低于上一年的占10%,去年的这一比例是14%。18%的企业表示,所在行业前景不妙,而该数字在一年前还只有9%。
本土化是未来发展方向
全球环境下,中国去年的经济以其8.1%的增长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专家认为,今年中国的GDP增幅可能会在4%和5.5%之间。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国际业务理事格隆茨(Andreas Glunz)对德国《信使报》(Merkur)表示,商机继续存在,"但仔细看,各行各业都没有以往乐观",他认为,企业感到自从2019年以后在中国市场的机遇开始变小。目前的调查中,51%的企业认为可以在中国增长的消费市场上赢得更多份额,而两年前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有这样的共识。今年仍有42%的德企认为能从中国的科技创新中获益,而两年前的同数据为61%。
此外,调查还侧面显示中国人对外国品牌的追捧度在降低。两年前,65%的受访者说对外国品牌的需求将增大,但目前的这个调查中,只有39%的企业坚持这个说法。专家认为,中国消费者转向本土品牌的趋势相当明显。还有,消费者情绪波动经常受到政治事件的影响,因人权(如新疆)或者主权(如台湾)事宜动辄出现抵制品牌行动,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今后的发展前景,调查结果显示,33%的企业已在当地将其技术和运营做了本土化处理,商会认为,与当地合作伙伴进一步融合,推动包括本地化采购和研发在内的本地化进程,将是德国在华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综合报道)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