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德华人系列(9):科学家

德国之声 邱璧辉2005年6月22日

陈坚是1999年9月27日到达德国的,卢红带着小孩在2000年1月13日跟进。对于爱家、顾家的陈坚而言,一家团聚的日子何其重要,所以他怎么也忘不了这个日子。

科学家夫妇图像来源: DW

陈坚、卢红两人都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陈坚,37岁,分子生物学者,特别在遗传学方面有研究。他在攻读博士期间,在美国几个重要专业杂志上发表了 10多篇学术论文,学术成就深获肯定。2002年底因此荣获德国研究协会DFG颁给的杰出青年奖章。

卢红原先在大学生物系当生化老师。陈坚首先申请到德国波恩大学医学院念博士并且工作的位子,因此就一个人先来了德国。卢红三个月后才带着女儿前来。当初为什么选择德国,而不是去美国、英国、或加拿大等说英文的科技大国呢? 主要原因是德国的科技研究水平高,而且校方给的待遇好象很好。

来到德国后才知道原来德国的所得税率如此高,扣除所得税等等,陈坚每个月赚的钱就不算特别多。所以来德国的第一印象是收入低,当时陈坚一个人先来德国,等于是单身,所以所得税率高,等扣除所得税等等之后,实际所得比想象中低很多。第二印象是语言不通。原本以为德国人都会说英文,到了超市买东西时才发现英文不是很通用。

卢红携女来德国后,因为抚养妻女,陈坚的所得税率一下子就降了很多。但是语言问题一直到现在都没解决,因为两人一直忙着读书或是工作,没有时间正式去学德文。

另外,由于德国的幼儿照顾系统相对的不够完备,如何照顾好快8岁的女儿,就成了问题。夫妇俩感觉到德国的幼儿照顾系统不太理想,不管是学校或是幼儿园都不够完善,幸亏有两个德国友人给他们无私的帮助,晚上过来帮忙带小孩。另外他们每年请一位父母来帮忙照顾小孩3个月,使得夫妻两人一方面可以轻松些,二来老人家也可以见见孙女,外孙女,享受天伦之乐。

总的来说,他们觉得德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地方。他们刚来的时候都喜欢这个国家,觉得空气好,很安静,特别是他们住家的外面就是一大片森林,工作,收入方面也都满意。不方便的地方也有,比如小孩上半天学校,星期日商店不开门。

虽然是有点不方便,但是陈坚庐红都认为这些毕竟是生活上的小事,不足挂齿。比较严重的是,当他们住久一些就感受到德国人的排外心理根深蒂固,至少是有比较高比例的德国人有排外的意识,他们平常在说话时,便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排外的情绪,常说是外国人抢走了他们的工作位置或类似的话语。

夫妻两人对德国还有一项体验,他们觉得德国似乎比中国还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庐红说:“虽然说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但是我(在德国)一开始工作后,幼儿园的收费马上加一倍。因为工资收入一高,我们得付的钱就高。当时吓了我一跳。因为在中国也没有这种情形,也就是说,这里是真正的福利社会,比中国还要社会主义。”

陈坚前一阵子专研有关癫痫症的病理基础。这中间也经常到各国开会。夫妻两人打算在海外多奋斗几年后才回中国。至于是否还留在德国还不知道。

两人虽然整日和尖端科技为伍,却对人文有极深层的关怀,他们有一个梦想,陈坚说:“我并没有很大的志向,或是说我一定要成为怎么样的人,我想我应该先把家庭管好,孝敬父母,养育小孩。有余力时,再去帮助别人,希望自己退休后,回中国,去云南或是其它偏远地区,开个小学或是中学,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小孩,让他们受教育。”

夫妻俩人不只是想以医学的手段来减低病痛、延续生命、维护生命的尊严,同时希望以教育的方式,来丰富生命的内容。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