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在领海上犯规

2014年5月12日

中国和它的邻国越来越频繁地陷入领海领土主权的争端。不过德国之声专栏作者泽林认为,双方陷入巨大冲突的可能性并不大。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的海岸线变得很喧闹,而且这种吵嚷还在向更远处延伸。这一吵嚷发生在中国和日本之间。两个国家都宣称对东海海域的一片小岛拥有主权,那片海域据推测可能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去年中国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此后已经多次派出战斗机和船只前往防空识别区以起到威吓的作用。

而在中国以南几百海里处,中国和越南也在争吵不休。争吵的问题同样也是,在南中国海,中国的领海边界止于哪里,越南的边界始于哪里?上周三双方的争执开始升级。中国的船只冲撞越南的巡逻艇,还向其发射了水炮。越南方面此前想阻止中国在南中国海搭建钻井平台。

同一天,中国同菲律宾之间的矛盾也激化。菲律宾方面以非法捕鱼的罪名扣押了11名中国渔民。菲律宾方面称,在这些渔民的船上找到了菲方设定为保护物种的海龟。而中国方面则坚称中国渔民是在中国的领海范围内捕鱼作业。

上周末越南爆发大规模反华游行图像来源: Reuters

相类似的矛盾冲突也存在于中国同文莱、马来西亚以及台湾之间。几乎没有哪个星期不会在中国和它的邻国之间发生因领海主权而起的"争斗冲突",总是可以看得到双方对骂、对劈、对着干的场面。

不过这也远不能说明不久之后亚洲就会硝烟四起。南中国海不会成为21世纪的火药桶,更不能成为形成连锁反应甚至导致全球性大规模冲突的地方。上周末在缅甸召开东盟代表会议时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东盟原本可以协力给中国划界,或者恳请美国的出面干预。

但是,在缅甸召开的峰会上美国和中国都被避而不谈。会议结束的公报中只泛泛地呼吁各方应各有收敛。

眼瞅着一个新的大国在自己家门口扩大势力,中国的邻国们当然感到恼火。当然它们也清楚,跟中国硬碰硬只会输多赢少。

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让中方大为恼火图像来源: Reuters

因为虽然存在领土争端,可以在经济层面上,中国的地位无可替代。对于印尼、菲律宾、越南和日本来说,中国早已成为这些国家最为重要的贸易国。但是从内政而言,这一局势对于政客们又是一个高难度动作。因为在亚洲被民选上来的领导人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选民们最爱听的是什么?是用民族主义的口气回应觊觎家门口外那片海的强大邻国?还是加强同邻国的经济合作?

选民的意志倾向越来越明显。过去几年他们大多更渴望实现经济繁荣。未来几年这一现象也不会发生变化。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体现在东南亚国家个人的钱袋里。但与此同时,选民们当然也希望上台的政客勇敢、具有民族自豪感而且不能轻易就遭人恐吓。

把中国比作希特勒,抓几个中国渔民,挑衅性地参拜靖国神社,以此确保选民中的爱国者们把票投给自己。有一点他们是有信心的:中国不会做出过度反应,因为中国国内搞的一套和邻国如出一辙。

即便中国的领导人不是民选的,但是中国政府还是在老百姓当中寻求支持,所以有点时候也对日本发些强音。不过北京方面自己也清楚,战争无益。同邻国保持健康良好的贸易关系才真的对中国有益。另外,如果北京方面保证大型国有企业在越南海岸线不受干扰地搭建钻井平台,那么这些企业也不会制造麻烦。

各国自身利益同全球利益还从未像现在这样缠绕得如此之紧。所以就算有人神经大条了,也不至于引发大规模的冲突。战争永远在至少两方之间爆发,那么到底应该谁和谁打起来呢?中国人和美国人干仗吗?那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呢?像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两次伊拉克战争,都是最终结果几乎无所得。反过来,如果涉及到把美军引到自己的国土上,亚洲国家大都十分小心。

奥巴马访问菲律宾的时候遭到一些菲律宾民众的抗议图像来源: Reuters

两周前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亚洲的时候,他明显地感觉到一股逆流。例如他抵达菲律宾之后,很多菲律宾人上街抗议美军重新驻军菲律宾的计划。在日本,奥巴马虽然表示,如果中国占领具有主权争议的岛屿,他会站在日本一边。不过日本人到底应该对奥巴马的这番表态认多大的真,其实在最新的叙利亚冲突中就可以总结出经验。

外界不应该对美国方面有所保留的态度感到吃惊,因为奥巴马当然首先也应该想到,他国内的选民最需要的是什么。美国人不想进行新的军事冒险。

所以美国这位世界警察暂时不需要采取新的行动,不需要去叙利亚,不需要去乌克兰,就更不需要搅入互相较劲的南中国海。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世界已经进入小股恐怖分子打打杀杀的时代,不过在领土纷争中,这些恐怖分子根本上不了台面。

弗朗克·泽林(Frank Sieren)是德国之声的中国特约记者,已经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编译:洪沙

责编:文木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