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地缘政治?经贸合作?“16+1”峰会面临压力

2018年7月7日

在第七次“16+1峰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面临艰难任务,既要推进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又要打消西欧国家的疑虑。正值中美贸易“开战”,北京也需要欧洲的支持。

Li Keqiang und Bojko Borissov in Sofia Bulgarien
7月6日,李克强与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共同召开记者会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Xinhua News Agency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总理李克强周六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参加"16+1合作"会晤,16个中东欧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这一峰会,其中11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

这一峰会旨在加强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经贸合作,自2012年在华沙首次会晤之后,今年已是该峰会第七次举行。这一会晤尤其聚焦于中国"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过去曾经达成了总投资32亿欧元的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铁路升级项目,这一铁路线可以连接从雅典(中国已持有比雷埃夫斯港的多数股份)到欧洲中心地带的货物运输走廊。

中国“一带一路”布局

不过,德新社报道指出,自从四年前首度公布之后,上述铁路升级项目并未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在中东欧地区投入了数百亿欧元的巨资,但是中国仍然难以和欧洲本土的竞争对手相比肩。

比如在匈牙利,根据该国中央银行的数据,中国未能跻身前七大投资国的行列;在捷克,中国也未能进入投资者排名的前五。这两个国家是最支持与中国合作的欧盟成员国。即使是仍然在申请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中国也不属于投资总额最大的七个国家之一。

观察人士普遍不太看好这个"16+1合作"平台,并且猜测在此次索非亚峰会之后可能会改变形式。塞尔维亚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之一"Blic"评论道:"中国计划用一带一路来征服全世界,但是其雄心勃勃的计划已经开始在接缝处撕裂。"

尽管如此,李克强此行正值中美贸易战正式"开战",中国需要从欧洲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路透社报道指出,这位中国总理一方面要推动与中东欧的合作,打消相关国家对于"16+1"这个平台的疑虑;另一方面他还必须要避免那些可能会引起西欧国家不满的议题。

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与中国项目负责人顾德明(Francois Godement)表示:"我认为李克强这次在可能会触及欧盟共同事务的议题上保持低调。"

预计将有250家中国企业代表和700位中东欧商界人士参加与索非亚峰会同时举行的经济论坛,寻求在贸易、科技、基础设施、农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开发合作项目。

雨涵/王凡(德新社、路透社)

格鲁吉亚的中资和中文

02:4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