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埃塞俄比亚新气象

2007年10月14日

贫困落后,危机不断,几乎是埃塞俄比亚一贯的国际形象。如今,这个贫困的非洲国家开始悄悄地发生变化。政府领导人实行了农业改革方针,农民们也开始改进以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昔日连年歉收的农业开始获得丰收增产。

年轻的一代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埃塞俄比亚中部高地索多村农民马希泽的家是一个典型的农家院。5栋圆形草房除了人住之外,还饲养着牲畜。马希泽耕种着2公顷农田。走在种植着粮食,蔬菜和树苗的农田中间,马希泽自豪地说:“这些油梨,芒果树长势喜人。我去年才种上。这里种的是红薯,葱头和大蒜。我们已经收获了一次。”

直到去年,马希泽还和村里的其它农民一样,只知道种植埃塞俄比亚人传统的粮食作物苔麸和大豆。苔麸是本地特有的谷类作物,产量不高。马希泽说:“除了苔麸之外,我们不知道还有其它粮食可种。是其它人来到我们这里,教我们种植一种小麦和黑麦杂交后的品种,产量一下子提高很多,而且适应能力强,味道不比苔麸差。”

来村子里指导农民种植改良品种的是“地区发展服务社”的成员。这是一个与德国“世界饥饿援助组织”进行合作的埃及援助机构。该机构的项目经理贝克勒说,为促进索多村的农业发展,他们将在5年内投资25万欧元。“我们想扩大农业发展基地。种植各种农作物,绿肥和引进蔬菜品种。使产品翻番,给农民创造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如今,埃塞俄比亚全国种植的小麦和黑麦杂交品种共有大约20万公顷。许多援助组织都在推广这一神奇的粮食作物,就连亚的斯亚贝巴政府也为引进这一品种开放了绿灯。

埃塞俄比亚有6百万到8百万人依赖食品援助。儿童营养不良是该国的一大难题。可以说这是埃塞俄比亚的传统国情。但是德国“世界饥饿援助组织”的工作人员迈尔说,该国这要传统的贫困状况早已得到改变。他说,“由于连年粮食增产,埃塞俄比亚的生活水平已经改善。我认为,在采取了有效措施的情况下,只需5年到10年的时间,埃塞俄比亚就能清除饥饿根源,战胜多年来的农业落后状况。”

自1984年埃塞俄比亚发生饥荒以来,至今人口翻番,已经增加到7500万。经历了多年的独裁统治和内战之后,现任总理泽纳维开始实行农业改革方针。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咖啡出口增加,埃塞俄比亚的花卉也占据了国际市场。前总统吉达达认为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取得进展。“政府建造了许多学校和大学,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民主和人权领域,政府还在实行专制统治。”

索多村距首都大约200公里,这里的农民几乎没有时间去过问政治。雨季一过,农民就必须抓紧时间耕种。马希泽在地里干活,他的太太则在家里做晚饭。36岁的马希泽太太,已经是9个孩子的母亲。她说,“开始时我们对这种杂交品种表示怀疑。有几个贫困家庭获得种子后,我们根本没在意。后来我对我丈夫说,他们能种,我们也能种。”如今,全村子的人都改种这种新品种。项目负责人贝克勒非常自豪地说,“如果能够保持和去年一样的发展势头,如果所以人都积极参与。我们将创造奇迹。照此下去,4年之后,人们将不再认得出我们的村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