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城镇化的教训

2013年8月8日

德国城乡之间的微小差距给许多来过这里的中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德国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走过不少“冤枉路”。当今的中国在新一轮城镇化里,和历史上的德国面对着相似的挑战。

Miniature planet as concept for chaotic urban life isolated with clipping path. #28179983 Fotolia © arquiplay77
Symbolbild Urbanisierung图像来源: Fotolia/arquiplay77

(德国之声中文网)如果对比一下中国和德国夜间的卫星照片,人们会发现,整个德国黄色光亮的密度比中国要高许多。在中国的卫星图片上,以北京、上海、广州为原点的东部地区夜里虽然灯光闪烁,但越往西看去,就越会发现包括内蒙古地区在内的一片大面积深蓝的暗黑地带。黄色光亮是城市在夜间发出的光,同时也是城镇化程度的一种体现。

现在,中国政府决心加速让中国西部的夜空变得更加明亮。面对经济发展不断减速的艰难处境,新一届习李政府准备用加速城镇化的办法促进经济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早在2012年年底就表示,城镇化将成为2013年政府工作重点之一。

新一轮城镇化不是"4万亿"

中国政府在推进城镇化方面已经走过了一些"冤枉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推出的"4万亿"刺激计划催生了许多并不符合国民实际居住需求的"鬼城"和闲置浪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近日在一次专业会议上强调,虽然目前城镇化话题正在升温,但人们不应该寄希望于政府会继续用"投资拉动经济"。现在已经到了"所有人必须转变观念"的时候。

中国的城镇化,塑造了一批无名的“大都市”,也催生了许多“鬼城”。图像来源: Hans-Georg Esch

乔润令在会上分析指出,目前城市摊大饼式扩张、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等问题,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非常突出。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之下,借助推进城镇化之名,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越来越多。很多地区的"城市供给"已经过剩,"有城无业,有城无市,有城无人"的"三无"现象严重。

德国城镇化的经验和教训

许多到过德国的中国游客都对德国城镇化有机的发展程度感到赞叹。德国城乡之间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并不明显,大城市居民能够享受到的诸多现代生活便利,小城镇的居民也能够享受到。但在德国国家及城市发展研究所学者迈泽尔(Ulli Meisel)的眼中,德国在城镇化的道路上也过不少弯路。

[No title]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二战过后,德国政府的任务是向饱受战争摧残的国民提供保障基本生活所需住所。与当前中国的情况类似,那时德国城镇化的宗旨是"只求量,不求质"。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建设规划者没有考虑到当时现有的城镇结构,而是有意忽略、甚至摧毁了一些传统上的城市组成部分。这一进程的高潮是60、70年代,德国许多城市在"摊大饼"城建政策的影响下,毁坏了许多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身份性建筑。

迈泽尔介绍称,数十年过后的今天,正是那个时代的建筑被打上了"拆"的字样。这些不顾当地居民需求,外形统一的大片居民建筑群如今已经不再能够被德国社会所接受,成为了当今德国各地政府的"累赘"。

德国的城市规划者们从中汲取的最大教训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顾及到当地居民的需求和现有的传统乡村结构。德国从80年代开始,决定把当地居民的意见吸纳到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去。迈泽尔为德国的一家学术交流机构培训了许多中国城市规划官员,他表示:"我觉得,这也是当今中国城镇化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的印象是,中国的市政规划官员在听取、征求当地居民意见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德国人六七十年代看好的“大板楼”,如今成为了“拆”的主要对象。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自下而上的城镇化

另外,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始作俑者,一直都是中央政府。"开发大西部"政策是这样,"4万亿"是这样,如今的"新型城镇化"的推动者,仍然是中央政府。迈泽尔介绍称,德国情况完全不同,历史中城镇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都是具有许多自主制定政策自由的地方政府。它们最熟悉当地的发展情况,也能够比较及时的对需求的变化做出反应。比如,从城市中心向周边城镇转移在几年前还是一种潮流,而目前德国正处于"再次城市化"(Reurbanisierung)的状态,许多城市周边地区的居民考虑到不断上升的汽油费用,正在重新向大城市中心地带迁移。

德国城市规划问题专家迈泽尔认为,"健康"的城镇化应该首先仔细研究当地现有的社会、土地、经济、文化因素。比如说德国的政策层已经将征求当地居民意见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的法规。"我觉得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能防止中央规划者的建设方案不被当地民众所接受,从而产生那么多'鬼城'。当然,这是一个充满困难的过程,付诸实现并不容易。"

作者:任琛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