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中国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不大

2023年8月27日

有评论认为,中国似乎正徘徊在一场危机的边缘,看起来很像2008年世界其他地区所经历一样。但是,这场危机对美国金融或贸易的影响不大。

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探讨了“中国的经济危机有多可怕”
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的专栏中探讨了“中国的经济危机有多可怕”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的经济危机有多可怕》,作者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纽约时报专栏作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中国似乎正徘徊在一场危机的边缘,这场危机看起来很像2008年世界其他地区所经历的那一场。但是,这场危机对美国金融或贸易的影响不大。

美国在中国投资有多少?克鲁格曼指出,美国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直接投资——涉及控制的投资——大约为2150亿美元。证券投资——基本上是股票和债券——有3000多亿美元。所以这里面总共有5150亿美元。这数字听起来不小,但对于美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来说,就是个小数目。

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市场呢?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是一个巨大的参与者,但它从美国购买的不多——到2022年只有大约1500亿美元,不到美国GDP的1%。因此,中国的衰退不会对美国产品的需求产生太大的直接影响。“中国的经济危机甚至可能对美国产生一点点的积极影响,因为它会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尤其是石油,从而可能降低通货膨胀。”

但是,作者说,“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乐见中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或者对另一个国家的麻烦幸灾乐祸。即使纯粹出于自私的考虑,我们也应该担心中国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分散其国民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这份声明比“过境外交”更挑战北京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大卫营峰会对台声明,形同对中国的一次突袭》,作者汤名晖说,美日韩大卫营(注,又称“戴维营”)峰会对台湾的声明形同对中国的一次突袭。特别是峰会后的三份文件称,台海和平对国际的安全繁荣是不可或缺,其效应远比台美之间的“过境外交”更触动北京红区。

文章说,大卫营峰会的声明虽然只是东亚多边安全合作的开端,但是却默默的在现有的“美日安保”和“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之间建立联系机制和上层架构,未来有助于三国之间在地区事务的迅速应变。最直接的影响是可能松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态度,若要符合大卫营峰会的声明,未来日本面对修改和平宪法的议题将在所难免。

作者认为,以美日韩以及台湾在半导体产业的完整性来看,面对中国仍有一定的议价能力。面对地缘政治显而易见的威胁,基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三国携手避免中国取得先进的科技也符合共同的国家安全目标,无论从现实主义或是后现代的角度考量,日韩对于生存和主体性建构的途径已有选择。

台湾“上报”文章认为,戴维营的美日韩峰会声明比“过境外交”更挑战北京图像来源: Kent Nishimura/AFP

作品背后的艺术家立场有多重要?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艺术界回应“伦敦墙”:它是否挑战了我们的观看方式》,呈现了几位艺术批评作者对于东伦敦Brick Lane的中国政治口号涂鸦事件的意见。

中国研究学者、文化艺术评论者Marine Brossard(法国)认为,这是一件有意思的艺术作品,尽管作者的动机不清,但作品表达了在西方的年轻中国学生学习后殖民研究时无法找到的定位。重要的是,将Brick Lane改造成一条专制的中国街道,从两个方向挑战了现实:一方面,挑战了政治性街头艺术在西方墙壁上往往只是一种装饰和娱乐的事实;另一方面,挑战了宣传在中国墙壁上无处不在,以至于变得不易察觉的事实。作品走向这两个方向给观众造成了困惑,因为不论从情感上还是理智上,都很难同时把握这两个方向,但正是这让作品变得有意思而有原创性。

图为8月7日的东伦敦Brick Lane。有男子在墙面上喷涂了新的内容,覆盖此前的中国政治口号涂鸦图像来源: Carl Court/Getty Images

现居法国的艺术家胡嘉岷指出,这个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画面:在西方社会对个体创作自由所提供的保障下,一个以质疑西方自由观念为名的作品诞生了,作者随即遭遇了主要来自东方大国的“网暴”,最终他在西方捍卫言论自由的大旗下找到了避风港。

独立策展人、艺术评论作者李佳认为,艺术家本人的立场和实践总是在作品背后扮演着更为基础性的角色。我们对于艺术家人格的信任,已经和对他们作品的信任相辅相成。但在这一个作品里,我们没有美术馆/展览的安全语境保护,没法先设定自己的心理距离;另外,作者本人声称自己这个作品完全没有政治目的,这确实会让人觉得幼稚,以及怀疑他的动机。包括抓住语境差异和相互无法理解的壁垒,用“反思自由民主”、“反思殖民权力”作为挡箭牌 。这一系列发言都让他的意图无法得到我们的认可。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