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中国脆弱的社会契约》,作者Howard W. French认为,中国是一个日益分化的社会,一个不平等现象已经是十分严重而且似乎正在加剧的社会,贫富之间生活在日益分离的世界中。
文章说,如果说宗教如同马克思所说是“人民的鸦片”,那么奢华舒适的物质享受则似乎是中国中上阶层的“安慰剂”。中国富裕城市的生活成本中,外国奢侈品可能昂贵,但餐饮、服装、交通和其他许多服务却相当便宜。西方学者长期以来用这样的“社会契约”解释天安门镇压后的中国社会:远离政治,专心致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放缓、老龄化趋势加速以及新冠疫情及其后遗症的影响,致富变得更加困难。这样的契约可能变成:如果你富有,享受生活,尽情放纵,但不要惹麻烦;如果你不富有,请自谋出路。
作者指出,中国人不仅通过“润”寻求离开,还似乎通过另一种更为显著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看法和信心:何时或是否结婚生子。2022年中国出生人数仅为六年前的一半,而且还在继续下降。若要减缓这一趋势,中国将不得不再次调整其社会契约,做更多的工作来为非富裕阶层提供工作机会、负担能力和经济保障。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遭受重创,经济增长缓滞。汽车、光伏等产业严重内卷,曾经的增长动力如大型基建如今放慢。对普通民众而言,则仍是努力生活,辛勤劳作。
图像来源: STR/AFP江苏南京,距离上海约300公里的省会,成排高铁列车在南站停靠。中国计划2024年新开通14条高铁,全长1700公里。多年来,中国一直力推基础设施建设。但如今,大规模基建放缓。
图像来源: STR/AFP图中是今年春节前夕辽宁沈阳的一个市场。近年来,在房地产危机之下,中国经济受到重压,影响到就业、社会的方方面面。沈阳所在的东北地区曾是中国重工业的摇篮,如今经济萧条。
图像来源: STRSTR/AFP/Getty Images盛夏,重庆的农民收获了玉米和辣椒。今年,由于洪水、酷热高温等极端天气,农田被毁,农产品价格飙升。
图像来源: STR/AFP在宁夏腾格里沙漠,光伏电池板组成大片的光伏基地。中国正大力推动清洁能源。然而,光伏产业如今正面临产能过剩,光伏企业面临严重内卷。
图像来源: STR/AFP江苏如皋的工人在手工生产酱油。民以食为天。今年,中国也爆出食品安全事件:油罐车混装化工煤油和食用油,引发公众愤怒。
图像来源: China OUT (Photo by STR/AFP/Getty Images图像来源: STR/AFP/Getty Images 南京一处报废汽车停放场地。作为全球最大汽车销售市场,中国汽车行业内卷十分严重。与此同时,报废汽车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有待解决。
图像来源: STR/AFP 中国政府在中东的野心有多大?
据中国媒体报道,包括敌对的哈马斯(Hamas)和法塔赫(Fatah)在内的多个巴勒斯坦派别在中国签署《北京宣言》,同意结束分歧,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聚焦时事的网络平台《中参馆》(China File)最近对此进行了讨论。
研究中国与以色列关系的专家Carice Witte认为,北京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参与旨在解决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的国际努力,但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在促使法塔赫与哈马斯合作的过程中,北京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历史性分歧,一方承认以色列国,另一方则呼吁摧毁以色列。北京还忽略了其在中东的盟友的立场。这是 “大国自闭症”的表现。
阿联酋扎耶德大学政治学教授Jonathan Fulton认为,中东在中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性与其经济和安全利益紧密相关。该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能源供应中心,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不过,中国在中东的目标远不止于能源安全。北京希望通过促进和平与稳定,来提升其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同时削弱美国的影响力。巴勒斯坦内部的和解谈判只是中国在中东外交的一部分,其最终目标是通过更大的区域影响力来支持中国的全球战略。在未来几年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在该地区继续扩展其影响力,并通过类似的外交努力,来提升其全球地位。
中国驻法大使有关克里米亚及乌克兰主权的言论让近来备受孤立的中国外交官再次被聚焦。中国咄咄逼人却往往自相矛盾的国际立场或许也是外交官们的难题。中国新任外长能带领他的部门走出“战狼外交”的误区吗?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北京近年来一改邓小平定下的韬光养晦外交基调。CNN曾报道指出,与过去几十年素来温和的中国外交官们相比,“战狼外交”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类型。这些中国外交官不会发表冗长的声明,而是在推特和其他社交媒体平台上,对任何针对中国或共产党的批评进行直接回击。
图像来源: Kevin Frayer/Getty Images“战狼外交“的说法,取自中国2015年上映、票房大获成功的电影《战狼》,影片民族主义情绪相当浓厚。中国的外交官们最初并没有否认这种表述。根据中国官媒央视报道,2020年5月,时任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曾表示,中国坚持走和平路线,然而因为世界上有“狼”,因此中国需要“战狼”来捍卫国家尊严。图为《战狼2》剧照。
图像来源: Koch Films中国外交部并不认同“战狼外交”的说法。2020年12月,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一次论坛发演讲时表示,贴“战狼外交”这个标签,至少是对中国外交的误解。他说,中国从来就是礼仪之邦,以和为贵,从没有主动挑衅别人;“战狼外交”实际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又一翻版,又一个“话语陷阱”,“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放弃抗争。我怀疑这些人还没有从100年前的旧梦里醒来”。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R. Dela Pena“战狼外交”代表人物之一是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其言论多次引发争议。比如2020年3月,他在推特上称可能是美军把新冠疫情带到了武汉。 “五眼联盟”外长发出针对香港问题的声明后,他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他还曾发布一则抨击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所谓战争罪行的推文以及虚假图片。澳总理莫里森表示,中国政府应该为这条推文感到羞耻。
图像来源: Imago Images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成竞业2020年4月威胁说,如果澳州政府继续推动调查新冠病毒源头(图为冠状病毒结构示意图),中国民众可能抵制澳大利亚的产品或者旅游。中国驻巴西大使杨万明则针对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的儿子指责中共“专制政权”的说法,在推特上称他去了一次迈阿密后“感染思想病毒”。
图像来源: Reuters/NEXU Science Communication美国媒体《政客》(POLITICO)2022年8月的一篇文章列举中国在欧洲的5位"战狼"外交官,包括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驻法国大使卢沙野、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驻英国大使郑泽光、驻德国大使吴恳(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Soeder2022年10月16日,港人组织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前举行抗议时与领馆人员发生肢体冲突,一名示威者被拖入领事馆院内,遭到殴打。英国政府对此提出严正交涉,警方也展开了调查。调查显示,参与暴力的人当中也包括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郑曦原。12月,中方证实包括郑曦原在内的6名领馆工作人员被调离,但称之为正常人员调动,与打人事件无关。
图像来源: Matthew Leung/The Chaser News/REUTERS2023年一月,50岁的赵立坚卸下外交部发言人的职务,调任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副司长。几乎与此同时,原驻美大使秦刚(图)接替王毅出任外交部长。一些政治分析人士认为,这些人事变动意味着中国有意改变过去几年树立起的“战狼”外交形象。但新外长上任后,锋芒不输前任。发言人面对国际媒体的态度也丝毫不见缓和。
图像来源: Jade Gao/AFP/AP/picture alliance2023年4月21日,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接受法国媒体电视采访时,质疑乌克兰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以及苏联解体后独立的前加盟共和国的主权国家地位,并对记者出言不逊,引起国际舆论哗然。有关言论招致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强烈不满。法国总统马克龙也批评此言“不当”。中国外交部随即澄清中方"尊重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国家地位"。中国驻法大使馆后来则声明称大使有关乌克兰问题的表态是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
图像来源: Gao Jing/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路透社报道指出,中国的外交官在公开评论中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和西方国家的人权,传递的信息是,西方国家没有资格批评中国,而且中国受到西方国家更多的攻击。报道援引西方外交官说,中国的战狼外交"具有很强的防御性和应急性",但效果适得其反,而且信息传递的受众并不明确,有点"乱了章法"。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从“韬光养晦”到“战狼外交”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端传媒”发表文章《九十年代的中国外交:韬光养晦、突破封锁的努力中,如何隐藏着战狼的前奏》,作者韩大狗认为,在整个九十年代,中国对美(以及对日)外交展现出了剧烈的摇摆。一方面,中国持续从与美国的经济往来中获益,而其所刺激的经济增长是中国政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合法性的另一来源来自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对西方普世价值的反对,这让中国必须经常做出与美国对抗的姿态。
文章说,九十年代的中国外交就在这样的矛盾与摇摆中走过,但务实理性的外交是当时必要的妥协。而在美国一边,无论是老布什还是克林顿,终究还是秉持着接触外交(engagement)的原则与中国交往,试图和平地渡过冷战结束后的动荡。双方的审慎克制保证了区域和平,也让中国得以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的势头在中国再也无法逆转,并逐渐裹挟中国领导人和外交官。在追求“大国外交”的路上,中国逐渐放弃之前谨慎低调、“韬光养晦”的原则,更加情绪化的“战狼外交”逐步浮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