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八周年。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L. Xia (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13日,中国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去世八周年。时事节目“不明白播客”发布《林培瑞:去世八年,刘晓波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主持人袁莉邀请中国问题专家林培瑞讨论他和匿名中国作者吴大志合著的《我没有敌人:刘晓波的生平与遗产》。
袁莉在节目中提到,知名记者Ian Johnson(张彦)在《纽约书评》上写到,《刘晓波传》这本书几乎被主流媒体拒之门外,只有洛杉矶书评和中国图书评论两家刊物发表了有实质性的、比较长的评论,外交事务上的仅有一段短评。他说,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是全世界自由社会的强大对手,但人们似乎对探索中国毫无兴趣。
林培瑞表示赞成张彦的意见。他说,西洋世界一直从十八世纪以来,对东方的中国有一种神秘感,有一种东方主义的概念。看到悲惨的东西,没有把它放在自己的脑子和肚子里考虑。欧洲发生一个希特勒的大屠杀,对西洋人的打击很大。这是我们有血有肉的传统打了我们。在东方发生东西还是隔了一层,说这是人家的不同文化,不同传统,跟我们不是那么密切的关系。
其次,林培瑞说,西方的公司喜欢在中国赚钱,整个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因为外国投资、外国做市场等等。包括关于这本书的出版也遇到同样的问题。
7月13日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祭日。从广场四君子到《零八宪章》,从空空的椅子到各地的纪念活动,刘晓波在中国当代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J. Favre 7月13日是刘晓波的祭日。2010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狱中的刘晓波。由于家人也无法代为领奖,在2010年12月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的颁奖典礼上,人们为刘晓波放置了一把空椅子,并将获奖证书和奖章放在椅子上。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NTB scanpix 因起草《零八宪章》被捕入狱的刘晓波于2009年12月被北京当局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11年监禁。
图像来源: AP 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前,德国笔会宣布将该年度赫尔曼·凯斯滕奖(Herrmann -Kersten-Preis)授予中国作家刘晓波。德国笔会主席约翰诺·斯特拉瑟尔(Johano Strasser)和替刘晓波领奖的时任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
图像来源: DW/Juan Ju 当刘霞告诉刘晓波,他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时,刘晓波流着眼泪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奖应当属于六四亡灵。刘晓波曾明确表示,六四民主运动以及这场运动被血腥镇压的结局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图像来源: dapd 1989年6月2日,刘晓波(中间手持麦克风者)、周舵、高新和侯德健4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开始绝食。他们表示,绝食是为了抗议戒严和军管,呼吁学生和政府以和平谈判、协商对话来解决双方对立。此后,被称为“四君子”的他们一直待在广场,直至六四凌晨。
图像来源: 64memo 刘晓波曾说,为了给这些亡灵讨回公道,我作为幸存者对这些死者有一份没办法放下的责任。只要六四这件事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 我一定要替他们做。不管效果怎样,我一定要坚持。" 这是刘晓波2000年夏天在家中与作家贝岭。多年之后,贝岭成为《刘晓波传》作者。
图像来源: DW/Y.Xiaobing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不久,夫人刘霞便遭到软禁。2012年美国纽约举办了题为“沉默的力量”(The Silent Strenth)的个人摄影展。
图像来源: AP 德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ueller)是刘晓波文学活动在柏林的主要推动者和支持者。这名出生和成长于罗马尼亚的作家对专政和独裁有着亲身且独到的见解。这是她在柏林文学节期间朗诵刘霞的一首诗歌。
图像来源: DW/S. Peschel 柏林国际文学节多次以刘晓波和刘霞为主题举办讨论会。这是2016年的一次会议现场,邀请的嘉宾从左至右: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前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Volker Stanzel)、作家廖亦武和翻译。
图像来源: DW/S. Peschel 2017年6月底,关押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锦州监狱证实,刘晓波被发现罹患肝癌,已经办理保外就医。据称一个“由8位国内知名肿瘤专家参加的医疗救治小组”为刘晓波制定了治疗方案。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2017年7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德国前夕,德国联邦政府发言人在记者会上表示,德国政府已注意到有关刘晓波及其夫人到国外进行治疗的愿望,并“希望刘晓波能得到一切必要的治疗手段”。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7年7月8日,负责救治刘晓波的中国医大一院发布了题为“美德专家称刘晓波到国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的短消息。7月9日,前往中国参与会诊的一名德国医生和一名美国医生发表声明称, 他们相信刘晓波可以转运到国外接受治疗,但必须尽快进行。网上出现的相关会诊视频引起德方抗议。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Wong 2017年7月11日,美国重申欢迎刘晓波赴美接受治疗。7月12日,中国医大一院罕见地在同一天内两次发布病情通报。下午的通报称,刘晓波“病情垂危”,医院正全力抢救。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因为肝癌引发多重器官衰竭在沈阳病逝,享年61岁。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缅怀这位民主斗士。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Video
美国贸易战无法应对“中国冲击2.0”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作者David Autor(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和Gordon Hanson(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经济学教授)指出,1999年至2007年间,中国首次颠覆美国经济时导致美国制造业近四分之一的就业岗位流失。这次“中国冲击1.0”是一次性事件。从本质上讲,中国只是明白了如何做它几十年前就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认为,正在加速逼近的“中国冲击2.0”标志着中国从弱者蜕变为强者。美国的应对策略需要检讨,单靠关税 永远无法让美国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创新之地。关税固然该纳入贸易武器库——但应该作为精确武器,而不是无差别杀伤的地雷,同时重创敌人、朋友和平民。
自1月20日上任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启动关税战——从大规模加征关税到突然按下暂停键——从钢铝税、汽车税,到全球“对等关税”,再到对药品、半导体等启动国家安全调查。关税政策多次调整,在全球范围内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 图像来源: Hu Youso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大规模加征关税:自2月1日开始对美国三大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征关税。特朗普宣布对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指责两国未能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对来自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指责中国在芬太尼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图像来源: Chip Somodevilla/Getty Images 特朗普2月10日签署行政令,对所有进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25%关税,并取消加拿大、墨西哥和巴西等钢铝主要供应国的免税额度。
图像来源: Al Drago/ abaca/picture alliance 特朗普于3月26日宣布,自4月3日起,对所有进口汽车与轻型卡车征收25%的关税。全球汽车供应链受冲击,日韩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受此消息影响,丰田、本田、现代和起亚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下跌,总市值蒸发约165亿美元。
图像来源: Artur Widak/NurPhoto/IMAGO 特朗普4月2日在白宫玫瑰花园举行“让美国再次富有”(Make America Wealthy Again)记者会,宣布“对等关税”措施。美国对大多数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但针对特定国家征收更高税额。中国、欧盟和越南分别面临34%、20%和46%的关税; 日本、韩国、印度、柬埔寨和台湾,分别受到24%、25%、26%、49%和32%进口关税的打击。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特朗普4月9日在大规模“对等关税”上路不到24小时后出现政策大转弯,宣布暂缓征收“对等关税”90天,在此期间,税率将统一降至10%的基准关税。但中国被排除在暂缓名单之外,不仅如此,还将对中国的关税加码至145%,其中包含了美国此前指控中国打击芬太尼不力而征收的20%关税。
图像来源: Angela Weiss/AFP/Getty Images 2025年5月4日 | 对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 特朗普5月4日以“国安威胁”为由,宣布将对非美国制作的电影征收100%关税,理由是要“拯救美国电影业”。
图像来源: Chris Cheadle/All Canada Photos/picture alliance 2025年5月12日|中美关税战90天“停火协议” 美中高层在瑞士进行谈判后于5月12日发布联合声明,就90天的“暂停期”达成协议:美国对大多数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45%的关税将在5月14日前下调至30%,30%关税里包括针对芬太尼问题额外施加的20%惩罚性关税;中国对美产品加征的125%关税则将降至10%。美中双边早前不断叠加的报复性关税,在这波协商中几乎都被取消。(图为美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谈判代表格里尔出席美中贸易会谈)
图像来源: Valentin Flauraud/AFP
2025年5月13日|美大幅下调中国“小包裹”关税 白宫5月13发布行政命令,将从5月14日起将对中国低价值货物(不超过800美元)征收的“最低限度”关税从120%下调至54%,原计划的200美元固定费用征税方案被搁置,现行的100美元固定费用将继续执行。
图像来源: Ben Montgomery/Getty Images 特朗普威胁自6月1日起对欧盟商品加征50%的统一关税。他同时警告苹果公司,若其在美国销售的手机是在海外生产的,将面临25%的关税。两天后,特朗普收回了对欧盟加征50%关税的威胁,他表示,与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通电话后,同意将美国和欧盟的谈判期限延长至7月9日。
图像来源: agrarmotive/IMAGO 美国联邦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特朗普今年4月2日对多国征收的对等关税,以及早前向中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的报复性关税都属于“非法”。判决认定,特朗普征收全球关税的行为超出了《国际经济紧急权力法》(IEEPA)赋予总统的权限。美政府表示将对该裁决提出上诉。
图像来源: Evan Vucci/AP/picture alliance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一天后推翻该判决,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得以持续实施。上诉法院指出,为了审理特朗普政府的上诉,将先暂缓此前法院的裁决,并命令原告及特朗普政府分别在6月5日和6月9日前提交回应文件。
图像来源: Manuel Balce Cenet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全球钢铁和铝产品的进口关税提高至50%。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铝供应国。他指责中国未按约降低关税,取消针对稀土等产品的贸易限制。他说:“中国完全违反了与我们达成的协议。不能再做好好先生了!”
图像来源: Martin Meissner/AP Photo/picture-alliance 6月10日 美中谈判双方宣布原则上达成贸易框架协议 中国和美国官员在英国伦敦举行贸易谈判,经过两天的会议,6月10日,双方宣布原则上已达成贸易框架协议,以落实5月在瑞士日内瓦的共识、还有两国领袖上周的通话内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表示,按照美中达成的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将从中国获得稀土磁体。他还表示,将允许中国学生在协议达成后继续留在美国大学学习。
图像来源: Li Ying/Xinhua via AP/picture alliance
文章说,没有任何经济政策可以使失业 变得毫无痛苦,尤其是当失业使你所在的行业或家乡失去元气的时候。但是,面对行业崩溃,最好的反应是让失业的工人迅速找到新的工作,并确保那些带来美国净就业增长的年轻小企业做好准备。关税只能局限在保护老牌制造业,非常不适合这项任务。美国必须培育具有巨大创新潜力、由公私部门共同投资的产业。这些产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大有可为,中国早在十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必须停止纠缠过往贸易战,去迎接当前的中国挑战。
“实现完全统一”为何是谬论? 台湾“上报”发表文章《王毅“实现完全统一”的谬误》,作者吴奕军说,中国外长王毅称“台湾地区不能从中国分裂出去”,是刻意混淆历史现实。台湾官方国号中华民国,早在1949年迁台,建立于同年的中共政权,其统治从未及于台湾。台湾拥有民选政府、军队、宪法、货币、领土、国民,早已是事实上的主权国家。王毅忽视台湾实非中共统治范畴,掩盖主权分立之事实,是典型的否定现状。
文章说,王毅声称“民进党千方百计走向台独,是非常危险的”,是典型的诉诸恐惧(appeal to fear)恫吓话术,渲染台独危机以合理化可能发动的军事行动,夸大台湾若不同意统一就有“战争风险”的假象。
作者认为,王毅暗示国际应该接受“中国完全统一是使命”之立场。实际上多数民主国家对此采“战略模糊”政策,支持台湾参与国际事务以及和平稳定,不支持中共对台动武。王毅的说法只是从中共角度一厢情愿地诠释国际共识,忽视国际对台海和平的关切,以及透过和平方式处理台海问题之呼吁。王毅一贯的强硬言论无助缓解台海紧张,反而更加剧国际对中共的疑虑。
作者进一步指出,王毅口中的“统一”,实际上是“兼并”民主国家,是对台湾的侵略野心。王毅代表习近平政权的强硬态度,虽欲强调其“一中原则”叙事、压缩台湾生存空间,实则加剧两岸紧张局势、强化台湾民众反感与团结、促使国际更关注与同情台海安全、采取更多支持台湾防卫之行动,其实对中外经济合作与中国社会稳定更是不利。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 中文有 Instagram !欢迎搜寻 dw.chinese ,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