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墙外文摘: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

张平(摘编)
2020年8月2日

有评论指出,在今日的台湾,每一项政治工程里,都有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无论认同与否,它都会一直在那里。

Japan Tokyo | Ehemaliger Präsident von Taiwan | Lee Teng-hui verstorben
台湾前总统李登辉7月30日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享年97岁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T. Kitamura

(德国之声中文网)香港《端传媒》发表文章《李登辉,“中华民国在台湾”监造人》,作者李蔚认为,回顾李登辉的一生,不管喜不喜欢他,都很难将他总结为一个单一的理念的信仰、实践者。民主化的红尘浪里,容不下纯粹如斯:若要论统一,他不是蒋中正;若要谈独立,他不是史明、黄昭堂。李登辉更多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操作“机会政治”臻于化境、姿才秀异的华人政治家。

文章说,他一生的政治事业都在台湾,它原本是蒋中正及200万军民的暂栖之处,现在则是中华民国的主体。如果说蒋经国让国民党政权从已经回不去的大陆转而奠基本土,李登辉则是完成了“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个极高难度政治工程的设计师和监造者。在今日的台湾,每一项政治工程里,都有逃不开的“李登辉因素”,无论认同与否,它都会一直在那里。

李登辉:功绩无法超越,争议无可调和

台湾《风传媒》发表文章《李登辉“四化”的功与过》,作者陈国祥认为,李登辉是一个在历史高度扭曲的时代中成长的政治人物,殖民母国日本在他心灵深处留下深深的烙印,抗中仇共的政治教育以及台湾主体性意识凝结为的政治主张核心,恋日、爱台与反中三位一体,主导他的政治思维与行动指南。 总结他在政治上的所思所为,可以概括为“四化”:民主化、本土化、去中化、台独化。

文章说,李登辉辞离他热爱的台湾,既留下不朽的政绩,也留下不绝的争议。可以确定的是,他推进的“四化”中,民主化,永垂后世,无庸置疑;本土化,扭转族群权势的失衡局面,却也在族群之间以及两岸之间添增了碰撞动能;去中化,增强了台湾的主体意识,却也激化了两岸关系;台独化,则有如镜中影像,可望而不可及。无论如何评价其功过,谁都无法否认他是一位深具宏观远略的政治领袖,是一位深谙权谋政术的专业政治人物,是一位率真而果敢有为的平民领袖。他的功绩是台湾后继者无法超越的,他的争议则是仁智互见而无法调和的。

核武器:中国野心的挑战美俄平衡

《纽约时报》发表文章《中国军备扩张威胁美俄战略核平衡》,作者James Anderson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俄一直在削减其战略核武库。1991年的《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允许双方各拥有6000枚可部署的战略核弹头;2010年签署的新约则将这一限制降低到1500枚可操作部署的战略核弹头。但这些较低水平的力量稳定均势,将会受到中国核野心的挑战。中国显然正在摆脱过去那种规模小而有限的核力量。它正在部署现代陆基和海基战略系统,并计划在不久的将来引进由重型轰炸机投递的空射弹道导弹,实现自己的三合一战略核力量。

文章认为,中国进行核扩张并拒绝有意义的对话,将在多个层面上影响稳定。增加美国核力量需求以确保对中国的可靠威慑,将影响美俄战略核平衡,并可能破坏进一步削减谈判的前景。

核恐吓:“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香港《苹果日报》发表文章《中共开启核恐吓战斗模式》,作者李平认为,中共对蓬佩奥的痛恨无以复加,只能在辱骂他是人类公敌之后,再加上蚍蜉撼树、黔驴技穷、遗臭万年等成语。然而,要激活强国人的爱国热情、危机意识、服从领导观念,单靠辱骂蓬佩奥是不够的,于是,“中国突然公布三种情况下必用核武”消息满天飞,核恐吓战斗模式的开启,让爱国网民的兴奋溢于言表。

文章说,中共当年的核恐吓是针对台湾冲突,如今则是针对南海冲突。而中共的言行,也让人想起作家鲁迅的名言“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他称之为“阿Q式的战法”。

李登辉1999年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原音重现

08:2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摘编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