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的关税攻势下,金砖国家更加团结了吗?图像来源: Mika Otsuki/The Yomiuri Shimbu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德国之声中文网)《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这些国家从不信任美国,特朗普正在证明它们是对的》,作者Matias Spektor(巴西智库圣保罗瓦加斯基金会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者)指出,特朗普总统宣布对全球南方两大经济体印度和巴西加征50%关税后,与欧洲、韩国和日本已经默许华盛顿在贸易上的许多要求不同,印度和巴西没有屈服或恐慌,而是发起反击,并争取时间来激活酝酿多年的替代伙伴关系,政治学家称之为“战略对冲”。这是一种生存策略,正在帮助各国反击特朗普,但同时也在推动世界走向更分裂、更危险的境地。
文章认为,在这场博弈中,尽管体量庞大,中国并未提供真正的替代方案。北京提供的伙伴关系自带依附属性,例如有利于中国出口的优惠贸易条款;周边国家对其戒心深重,其国际影响力网络仍远逊于美国。金砖国家集团虽提供协同合作的论坛,却缺乏真正的治理结构。巴西和印度等国可能认为,与其加入北京的势力范围,不如自力更生。
巴西和印度都选择“硬刚”回应特朗普关税图像来源: Mika Otsuki/Yomiuri Shimbun/AP Images/picture alliance 作者说,巴西和印度正在证明,新兴力量即使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缺陷,也能保留一定主动权。从印度尼西亚到南非,从土耳其到菲律宾,各国都在密切关注。这些国家也表现出不愿在华盛顿和北京之间选边站队的态度,它们寻求追求自身利益的空间。它们所缺乏的正是抵制框架——直到现在。
习莫普天津会晤:金砖国家被特朗普越挫越旺?
近九成驻华外国记者遭遇采访受挫
驻华外国记者协会(FCCC)近日发布2024年媒体自由度年度报告《新红线:驻华外国记者面临日益增长的障碍》指出,尽管后疫情时代外国记者签证办理状况有所改善,但记者在中国的报道环境持续恶化,面临的障碍日益增多,其中包括“红线”范围扩大、地面阻挠以及法律骚扰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彭博社驻港记者延签被拒 外国记者协会:加深新闻自由受侵蚀担忧
报告指出,中国当局对“敏感”话题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曾被视为非政治领域的中国经济,如今已成为敏感的“雷区”。与经济相关的议题,例如青年失业、通货紧缩、农民工生活条件和与美国的贸易战,现在都面临着严格审查。在2024年,近九成的记者(86%)表示曾经历采访请求被拒绝或取消。超过四分之一(26%)的记者认为他们的网络账户曾被黑客攻击。警方、便衣人员、无人机和数字追踪等无处不在的监控,严重限制了独立报道的空间。
报告还介绍了中国同事所面临的压力。近四成(38%)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中国同事至少经历过一次被施压、骚扰或恐吓的情况。
中俄结盟,走投无路者抱团全暖?
台湾“上报”发表《说白了 俄罗斯经济已撑不下去》,作者洪耀南(台湾淡江大学外交系中国大陆研究所学者)认为,自2022年开战以来,俄乌战争从未只是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全面烧蚀俄罗斯经济根基的消耗战。2023–2024年,俄国GDP年增率表面超过4%,看似强势复苏,实则是靠军费、补贴与能源出口堆砌出的短命红利。普京一手营造出“战争带动成长”的幻象,却将整个国家推向经济内爆的断崖。
文章说,普京高调出席北京九三阅兵,形同对外昭告:中俄“战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顶。双方深化货币合作、扩大能源与军工贸易,试图共同对抗西方制裁。但这场结盟,更像是两个缺乏选择的政权抱团取暖。习近平集合抗美集团集体亮相,十分风光,但中国本身也面临内需疲软、青年失业与资本外逃的压力,对俄罗斯来说,这根“盟友绳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区的铁链。
作者认为,普京或许还能撑一段时间,但俄罗斯这个国家,还有多少未来可以挥霍?这才是我们,与全世界,真正该关心的问题。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 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过去十年,围绕乌克兰冲突曾有过许多外交努力,德国之声梳理有哪些关键节点。从明斯克协议,到美国两任总统,多个国家曾出面调停。
图像来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本周五,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美军基地会晤。特朗普称这是试探性接触,乌克兰和欧盟则警告必须维护其根本安全利益。过去十年来,和平努力曾屡告失败。
图像来源: Mark Schiefelbein/Mihail Metzel/AP Photo/dpa/picture alliance2015年2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法国总统奥朗德在克里姆林宫会晤,就终结乌克兰东部战事磋商。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2014年4月起,乌克兰军队与俄罗斯支持下的分裂分子在顿巴斯战斗。
图像来源: Sergei Ilnitsky/dpa/picture alliance新明斯克协议(或称明斯克协议II)签署。2015年2月12日,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普京、默克尔、奥朗德以及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在白俄罗斯首都合影。新明斯克协议旨在缓和乌克兰东部战事。明斯克协议I约定的停火仅维持很短时间。
图像来源: Alexei Druzhinin/TASS/dpa/picture alliance明斯克协议未能终结冲突。另一项外交努力同时进行:自2014年7月,德国、法国、乌克兰和俄罗斯就所谓“诺曼底模式”谈判。这是在诺曼底登陆70周年之际发起的。2019年12月在爱丽舍宫的会晤中,新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首次与会。
图像来源: Eliot Blondet/ABACA/picture alliance美国、北约、俄罗斯、法国和德国继续展开紧锣密鼓的谈判回合。2021年6月16日,拜登自上任后首次当面会晤普京。拜登强调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普京则否认对乌克兰东部紧张局势负有任何责任。
图像来源: Patrick Seman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鉴于乌克兰紧张局势加剧,拜登与普京于2021年12月7日举行视频会议。拜登警告莫斯科如果入侵乌克兰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后果”。不过,拜登同时强调美国不会派出军队。
图像来源: Mikhail Metzel/Sputnik/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德国尝试缓解局势。2022年2月15日,德国总理肖尔茨前往克里姆林宫会晤普京。仅五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攻势。普京在电视讲话中仅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这次会晤是战前最后一次直接外交接触。
图像来源: Mikhail Klimentyev/Sputnik/dpa/picture alliance2022年3月,在土耳其斡旋下,乌克兰与俄罗斯代表团多次在伊斯坦布尔直接和谈。尽管未能达成停火,但土耳其促成一项粮食协议的签署,保障乌克兰通过黑海的出口。之后双方交换战俘。
图像来源: Ozan Kose/AFP2023年7月,北约在维尔纽斯举行峰会,美国总统拜登、北约秘书长斯托滕贝格问候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此次会晤旨在强调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
图像来源: Kay Nietfeld/picture alliance/dpa2025年1月特朗普再任美国总统。为确保其支持,泽连斯基访问华盛顿。然而,2025年2月28日在白宫的会晤却发生争执,并且是在镜头前。特朗普指责泽连斯基不感激。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出现疑问。
图像来源: Saul Loeb/AFP/Getty Images2024年9月,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她强调欧盟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
图像来源: Efrem Lukatsky/AP Photo/picture alliance2023年8月,4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吉达举行会晤。俄罗斯未受邀请。2025年3月,沙特王储萨尔曼会晤泽连斯基,讨论沙特的调停角色以及人道、经济合作。
图像来源: SPA/Xinhua/picture alliance2025年4月26日,教宗方济各葬礼之际,泽连斯基与特朗普出人意料地在圣彼得大教堂举行会晤。二人事后表示,15分钟的单独对话“很有成效”。
图像来源: Ukrainian Presidential Press Service/Handout via REUTERS 2025年5月9日,一辆特别专列驶向基辅,专列上是英国首相斯塔默、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刚就任三天的德国总理默茨。波兰总理图斯克也前往乌克兰。其共同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是“支持乌克兰反对俄罗斯野蛮非法的全面侵略的明确信号”。
图像来源: Stefan Rousseau/REUTERS2025年6月,加拿大G7峰会,特朗普提前离开,西方盟友未能彰显出团结一致。会后也没有共同声明。泽连斯基未能按计划与特朗普会晤。
图像来源: Michael Kappeler/dts Nachrichtenagentur/IMAGO2024年11月,特朗普任命房地产大亨维特科夫(Steve Witkoff)为总统特使。维特科夫多次前往莫斯科会晤普京,最近的一次是2025年8月6日。维特科夫被视为特朗普多年的亲信,但他的任命也引发质疑。
图像来源: Gavriil Grigorov/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周四,默茨在柏林与泽连斯基会晤。目标是,发出明确信号,反对以乌克兰领土做交易。泽连斯基警告普京不可信。默茨强调,领土问题不能绕过乌克兰决定。
图像来源: Guido Bergmann/BPA/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