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奥密克戎迅速蔓延 打加强针还是等新疫苗?

2021年12月4日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已在全球近40个国家或地区出现。面对新的威胁,是否需要调整疫苗?世卫组织和疫苗生产商分别给出答案。

SARS-CoV-2 Variante Omicron und COVID-19 Impfstoffe
图像来源: Andre M. Chang/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世界卫生组织周五(12月3日)宣布,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毒株已在全球至少38个国家或地区出现,但到目前尚未收到死亡病例通报。

世卫首席科学家斯瓦米内森(Soumya Swaminathan)当天在路透社举办的会议上表示,尚无法预测奥密克戎毒株是否会成为新冠主流毒株,正确的反应是做好准备。她呼吁:"我们需要谨慎行事,而不是恐慌,因为我们现在的情况与一年前不同。"

奥密克戎在其刺突蛋白中有大量突变 --多达32种。初步证据表明,与其他令人担忧的变体相比,奥密克戎可导致再次感染的风险增加。然而,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Christian Lindmeier)周五当天在日内瓦强调,显示奥密克戎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数据只是初步信息。

世卫反对实施全面旅行禁令

林德梅尔还重申了世卫组织反对实施全面旅行禁令的建议,但表示卫生系统无法承受感染激增的国家除外。他说:"最好让你的国家、你的卫生系统为可能出现的病例做好准备,因为我们可以很确定,奥密克戎变种会四处传播。"

这名还发言人指出,德尔塔(delta)病毒变体今年夏天被宣布为一种值得关注的变种,现在成为了主要的流行病毒,占比在世界各地都超过了90%。"这就是这种病毒的行为方式,我们很可能无法将其挡在个别国家之外。"

截至12月3日,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在全球至少38个国家或地区出现

南非:已康复者再度染疫的情况增多

11月24日,南非首次向世卫组织报告发现奥密克戎毒株。据联合国新闻网站介绍,在截至 11 月 30 日的 7 天里,南非报告的新病例比前一个周期增加了 311%。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根据南非国家传染病研究所 (NICD) 的一位微生物学家的报告,南非有越来越多再次感染新冠的患者,而之前的变体则没有这种情况。

南非卫生部长法赫拉(Joe Phaahla)周五介绍,在他的国家,只有少数接种过疫苗的人感染了奥密克戎,大多数是轻微的病例。他补充说,绝大多数住院的人都没有接种疫苗。

是否要调整疫苗?

面对新的威胁,科学家们正在努力解决的一大问题是:是否需要对疫苗进行调整。世卫组织公共卫生紧急计画执行主任莱恩(Mike Ryan)表示,尚无证据显示必须改变现有疫苗以对抗奥密克戎变异株。他建议,各国政府应努力让更多人接种目前市面上的疫苗。莱恩指出:"现在,我们有非常有效的疫苗,正在发挥作用。我们需要致力于让它们被更公平地分配,以及让最有风险的人群接种。"

世卫组织发言人林德梅尔周五则对一些疫苗商开始计划准备调整而表示赞扬,他认为:"这很好,而不是等到最后的警钟响起时才行动"。

BioNTech:可针对Omicron快速调整疫苗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首席执行官萨欣(Ugur Sahin)向路透社表示,该公司应该能够很快调整其新冠病毒疫苗,以应对奥密克戎变体 。萨欣介绍,尽管病毒变异,BioNTech与辉瑞公司合作开发的现有疫苗(又称BNT疫苗)应会继续提供保护防止重症。

他补充道:"我相信,在未来某一天,我们将需要一种针对这种新变体的新疫苗。现在的问题是它有多紧急"。萨欣预测,如果需要,在100天内应该可以推出新的疫苗,但他补充说,人们应该继续寻求施打其现有的疫苗。他认为,与那些只注射两针疫苗的相比,注射被称为加强剂的第三针疫苗可能会对奥密克戎引起的严重疾病提供多一层保护。

德国疫苗接种常设委员会(StiKo)负责人默滕斯(Thomas Mertens)也敦促人们接种强化针。他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不会出现针对奥密克戎变体的新疫苗。他向《莱茵邮报》表示:"疫苗商在实验室里可能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这不是一件小事--他们必须制造出一种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体有效的疫苗,因为德尔塔变体仍然广泛存在。"

奥密克戎或使IMF调降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除了新冠疫苗的研发以外,新冠变异病毒的迅速蔓延可能也会对全球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周五在路透社举办的会议上表示,由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出现,IMF的此前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可能会下调。

 今年10月,IMF表示,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5.9%,明年增长4.9%;当时指出新的新冠病毒变种的威胁增加了战胜疫情时间表的不确定性。

(路透社,联合国新闻,法新社,德新社)

© 2021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