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逸仙博士冥诞135年纪念日
2001年11月12日
今年,正当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迎来了孙中山的诞辰,两岸自然不肯放弃对这个政治象征重新解释的机会。
今天,特别是中国大陆官方,举行了纪念孙中山冥诞的隆重机会。中国政治机构的第三位的政协全国委员会在以孙中山命名的“中山公园”,举行了祭典,以显示北京方面不计政治意识形态,而把孙中山致力于中国的统一与现代化的目标奉为自己政治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纪念活动举行之前不久,北京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提出“一个中国”的新的解释,表示“一个中国”的概念不再只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现在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外长唐加璇也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血脉相连。显示大陆和当年的孙中山一样,主要是从文化血缘上理解中国的统一过程。
在这样的前提下,唐加璇强调:两岸理应尽早平等协商,共议统一,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因为这符合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利益。唐加璇特别强调的“平等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加上中国大陆在台湾加入世贸组织上作出的让步,可以视为北京方面在两岸关系上最新让步的具体细节。
现在,借助对孙中山的纪念,再次重申中国人重于中国的国家概念,这是中国大陆一贯的政治作法,也是顺理成章的政治礼仪。
相比之下,曾经把孙中山奉为“国父”的台湾国民党,今年在孙中山诞辰纪念日到来之日就格外显得尴尬。国民党内虽然也举行了类似的纪念活动,但是无论规模还是声调上,都丧失了奉中山先生遗愿为正朔的威风,甚至连孙中山一再强调的“三民主义”在今年的台湾,也几乎濒于“销声匿迹”了。
台湾人关心的更多是经济危机和迫在眉睫的议会选举。虽然此前由于经济的不景气,台湾对陈水扁政府的运作表示了不信任,对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构想表示支持的民调一度也有所上升,但奉孙中山提出的“以血缘为维系”的民族主义口号,即使是国民党在大选前,也不再敢于大声重申。
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由于台湾城市社会的相对富裕程度,也日益失去了显示的政治意义。
唯一可以为台湾在其与中国大陆当局角逐中提供理论基础和人物象征的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主义”的主张。但自从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在台湾取得政权之后,民主主义不再是国民党的专利,孙中山自然也就不再是实行民主,然后统一中国或是只有在实现民主的前提下才能统一中国的政治理年的合法发明人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台湾今年冷淡孙中山,完全符合陈水扁提出“承认一个中国,就意味着台湾的灭亡”的政治逻辑。
至于政治以外的中国人,对1911年曾领导中国革命成功的“共和国之父”或者已经忘得几乎一干二净,或者提出了历史的质疑。比如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维铮:
开始人们告诉他(孙中山〕,他还不相信革命,就是武昌起义成功后。还在国外游荡,怎么叫他他都不回国。后来,他也没有和任何人商量,就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后来又搞建国大纲,搞什么军政,训政,宪政。我们中国人吃了这套理论多少苦头啊!这个人百折不挠,要干什么就干到底,这是可以佩服的。但他实在不是在思想上,理论上值得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