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发射神舟十一号的消息小引起了各大媒体和业界的关注。按照计划,神舟十一号上的两名宇航员将会进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他们要在太空生活工作1个月左右,进行一系列的实验。香港《南华早报》英文版周一(10月17日)发表的文章指出,这些宇航员未来的任务表格可能会增添一项内容--运用中国科学家们的突破性技术,从太空定位和跟踪核潜艇。
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图像来源: Getty Images/AFP 将与神舟十一号对接的"天宫二号"上搭载的一个"宝物"就是全球首个空间冷原子钟。根据中国经济网的相关报道,这个高精度的时钟可以探测更精细的时空变化,为冷原子干涉仪奠定技术基础。
神舟十一号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南华早报》指出,空间冷原子钟与冷原子干涉仪共享核心技术,后者可以异常灵敏地测量到引力场的微小变化。核潜艇在数百米的深度活动时,能被高度精密探测器觉察,冷原子干涉仪可以分析潜艇激起的涟漪,对它进行定位和跟踪。这个仪器也可能在未来被送入中国的空间站,进行在轨引力探测,或被用于定位追踪核潜艇。对此,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德中太空合作项目负责人布朗博士(Dr. Markus Braun)表示:"这方面是我们并不了解,也不想去作评价。我只能说,太空中可以做些什么,人们可以做各种猜测。(核潜艇)可以用卫星定位,这不需要空间站。"
据《南华早报》报道,使用冷原子干涉仪来探测潜艇是一个受到争论的技术。一些科学家说,它所涉及的技术复杂巨大,特别是利用太空空间站这个距离十分遥远的平台,可能不会成功。但也有人认为这值得一试。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曾率领团队参与"天宫二号"项目的布朗表示,空间站独特的优势可以让人们很好地观察地球:"这方面有很多可能,积极的方面比如观察动物的迁徙,给科研提供了宝贵的咨询。同时,我也不排除也能起到负面作用,但这方面我不想作出随意的猜测。"
"天宫二号"上一款名为Kardiolab的测试装置是德国和法国联合开发的,用于监控宇航员心肺系统健康状况。谈到与中方的合作,布朗表示,虽然双方都有意愿共享技术,但高科技技术不会拿给中国,"其中有些是我们愿意,但却因为要遵守国际航空安全运输协会(IATA)的规定不能转让的技术。"
这名航空专家还介绍了"天空二号"的内部构造:"这个空间实验室像是空间站的前身,现在就像是一个比较空旷的大隧道,神州十一现今要正式与它对接。之前的神州8号已经试验连接并且成功。'天空二号'现在一点点进行完善,成为空间站,计划到2022年进入运营。"
天宫二号项目无疑将为国际空间合作提供新契机。按照计划,ISS国际空间站将会在2024年停止使用,布朗认为,对德国来说:"中国的空间站是可以在近地轨道(Low Earth orbit)从事研究的极少数的选项中的一个。……从前期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只看到中国唯一一个平台,美国方面虽然提出了一些想法,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细节,我们现在对此还有一些疑虑。"
12月27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回顾了过去5年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5年进行展望。其中透露中国计划在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发射首枚火星探测器。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12月27日发布的《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提到中国计划在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着陆并采样返回、2018年实现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任何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NASA 而在月球的正面,已经有许多各国的探测器甚至载人飞船成功着陆。图为跟随嫦娥3号一同登上月球的中国第一艘月球车—玉兔号的模型。玉兔号在月球表面工作972天后,已于2016年7月31日晚停止工作。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白皮书也再次提及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探测计划,计划在2020年发射首颗火星探测器,并表示此后还要开展火星采样返回的关键技术攻关——人类至今没有任何航天器从火星返回地球。这是2016年8月公布的中国火星任务的探测器外观设计构型图。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在2020年发射的中国首枚火星探测器中,还将携带一台火星车。按照设计,火星探测器还将携带13台科研载荷,其中包括火星全球遥感相机、火星地表下探测雷达等设备。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除了火星和月球,白皮书中还提到要在今后五年内开展小行星探测、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测等的方案深化论证和关键技术攻关,适时启动工程实施,研究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寻等重大科学问题。图为木星及其卫星。
图像来源: NASA/JPL/DLR 而在运载火箭方面,中国同样也雄心勃勃。白皮书中计划,今后五年内,将展开重型运载火箭工程。迄今为止最重的中国火箭长征5号已于今年11月从海南文昌发射, 其发射重量超过800吨。
图像来源: REUTERS/China Daily 值得注意的是,用于发射重型航天器的海南文昌发射场已经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图为今年6月从该基地首飞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Y. Jun 令人惊讶的是,白皮书对载人航天只是寥寥数笔:发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完成空间站各舱段主要研制工作,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和运营;提升载人航天能力,为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奠定基础。图为今年10月神舟11号载人飞船与天宫2号实验室对接的合成照片。
图像来源: picture alliance/Xinhua/Q. Zhendong 不过,白皮书中花了较多笔墨描写了过去5年中载人航天领域的成就,称“中国已突破掌握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航天员中期驻留等载人航天领域重大技术。”图为10月17日,即将搭乘神舟11号开始太空旅程之前,两名宇航员陈东和景海鹏(右)向欢送人群挥手致意。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在过去五年间,中国还先后将两名女性宇航员送入太空:刘洋与王亚平(图)。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白皮书还提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表示中国计划在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中国原本计划在导航系统上与欧洲合作,共同开发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图)。然而,由于欧洲各国之间协调不畅,项目进展缓慢,导致中国决定“单干”。不过,在27日公布的白皮书中,中国方面强调将进一步加强国际航天合作,并且提到中国与欧洲已经签署了《2015-2020年中欧航天合作大纲》。
图像来源: ESA
使用我们的App ,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 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 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