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安替:将博客进行到底

2006年1月6日

曾任博客大赛评委的安替在微软msn上的空间因声援新京报而遭封杀, 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关注,为此德国之声与他进行了访谈。

去年,安替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最近你在msn上的博客空间因为声援新京报而被封,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你在博客中说,“到了夜里,我难过地哭了”。先跟我们谈谈你现在的感受和对此事的看法吧。

安替:事情是这样的,12月30号下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微软空间不能再访问了。以前我也听说一些传闻,微软会彻底封空间。而且几个小时以后我可以肯定,他们把我的整个msn空间都删掉了。因为国内的很多用户都挺信任微软的,所以我在写这半年blog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backup, msn空间是唯一的出处。他们在完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突然删除我的所有文章,结果是我再也找不到它们的备份了,对此我是非常难过的。

德国之声:你如何看待博客和传统新闻媒体的关系?博客对于推动中国的言论自由会起什么样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你主张博客发展应该精英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安替:中国的blog,有人称其为“私媒体”,也就是说以个人身份和个人信用来表达一些评论,包括一些事实的报道。特别是在中国,这是对主流媒体的一种补充,因为很多记者在平时的新闻工作中并不能完全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在blog上淋漓尽致地表达。当然是在整个网站不会被封的前提下。我以前所推崇的一个所谓“博客精英”问题,其实是别人的一个误解,我完整的意思是说,在中国的环境中,因为太多的记者和编辑加入了博客的行列,使得博客在中国的发展变成了另外的一个竞争环境,因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和编辑在写blog的时候太熟悉读者喜好和读者定位,以及文章写成什么样最容易被传播。所以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最容易胜出的就是这些具有专业能力和传播能力的人。

德国之声:你还会将安替博客进行到底吗?支持你这么做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是为了呐喊、为了推动中国言论自由的发展吗?也有人置疑其中表演和做秀的成分,你是否有过通过博客来成名的想法?

安替:我做blog的同时本身还是新闻工作者。我为什么现在还要继续开blog呢,虽然它受到很多限制,开blog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我有个发言的地方,我有个像专栏式的发言地方,我可以把我的言论原原本本地完整地、成题地发表出来。因为BBS这种形式由于有很多人的言论在上面因而缺乏收集和专题的功能。我比较喜欢blog这样的功能,有种自己田地的感觉。所以即便被微软删掉了整个博客,在休息了一段时间后,我还是愿意2006年继续写下去。

德国之声:新年之际,很多读者重温《南方周末》1999年新年致词《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缅怀南方周末逝去的岁月和如今发生变故的新京报。你曾在博客中认为,南方周末当年的报道过于情感化,而你主张新闻应坚持专业主义,遵守冷酷平衡规则,只做客观的纪录。现在你仍是这样认为的吗?作为一个有着真性情的人,你是如何在做新闻时保持冷静的,博客是否成为你宣扬真性情的渠道呢?

安替: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为中国传统的新闻理念,从民国开始,你可以感到一种很强烈的“文以载道”的思路,但是南方的很多报纸在走一种新闻专业主义,类似美国在走的新闻专业主义之路,即平衡报道,评论与事实公开,所谓的零度情感之内的。我继续推崇这种专业主义方向,我依然认为一个记者在记录历史时应该将自己对历史的臧否及个人情感抛之脑后。他能够写下的只是事实和原委。所以我很不认同北方报纸诸如“记者手记”非专业主义的东西。因为采写者一旦加上手记,便把自己的评论又揉进去了。所以我觉得如果你做新闻报道的时候太有自己强烈想法的话,其实你可以调到评论部去,或者像我一样,在blog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blog确实是在新闻专业主义比较冷酷的情况下,在专业原则之外表达自己性情的一种方式,就像在美国,著名的blog基本上都是反专业主义的。他们反媒体,反专业主义,因为可能感觉到主流媒体客观和冷静的报道太虚伪。当然,这个环境是跟中国不一样的。我只是说,我依然推崇新闻专业主义,而blog是表达性情的另外一种方式。

德国之声:中国的众多自由主义者纷纷皈依基督,如王怡和高智晟这样的知识分子和法律工作者在不久前选择受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法制、共和需要信仰作为根基,你本人也是一名基督徒,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安替:我觉得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信仰一定是个人层面的,不是用来救国的。如果把国家的未来建立在单一信仰中的话,其实是排斥了不信仰他的人和信仰其他宗教的人。很多人假设说,中国民主未来在于基督信仰,对此我是难以接受的。对未来中国的畅想是属于全体中国国民的。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