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中国会以怎样的方式介入以哈冲突

2023年10月14日

哈马斯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以一种特别惨烈的方式将两国和两个民族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呈现出来。政治评论员邓聿文认为,由于巴以和解是中国的长期利益所在,所以中国会去斡旋巴以冲突,成为其中的一个玩家,而不是旁观者。

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悼念被哈马斯杀害的死难者
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悼念被哈马斯杀害的死难者图像来源: REUTERS/Ronen Zvulun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作为世人眼中的世界第二强权,自然不能对巴以冲突置身事外。那么民间不说,中国官方是如何看待这次冲突,又将会采取怎样的方式去处理这个事情?外界看到,这轮以哈冲突爆发时,中国还处在国庆长假的尾声,但外交部第一时间对此表了态,之后每天的例行记者会,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中国中东问题特使翟隽也在前两天,先后同埃及外交部巴勒斯坦事务部长助理、巴勒斯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以色列外交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总司长通话讨论当地局势。另外,王毅也在12日应约同本月安理会轮值主席国巴西的总统首席特别顾问阿莫林通了电话。

概括外交部发言人、中东问题特使以及王毅的表态和通话,中国对以哈冲突的立场,其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2)呼吁立即停火,保护平民;(3)落实"两国方案",恢复和谈,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巴以和平共处;(4)愿同阿盟等各方保持沟通协调,积极劝和促谈,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重回正轨和巴勒斯坦问题的解决发挥作用。

10月7日哈马斯袭击并屠杀以色列人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动大规模空袭图像来源: Abed Rahim Khatib/AA/picture alliance

其实,中国的上述立场和态度是可以想象到的。不过,比起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来,中东问题特使翟隽的身份让他的通话更值得琢磨。翟隽选择的通话对象是冲突双方以及埃及,但巴方不是哈马斯而是在国际上代表巴方的民族权利机构政府。翟隽是先同埃及,再同巴勒斯坦,最后同以色列通话,这个顺序的选择有讲究。埃及最先是因为它是中东阿拉伯的大国,同以色列也早有建交,从而显示中国不是在拉偏架;巴勒斯坦其次是因为它看起来是弱势一方,而且同中国关系可能要好于中国同以色列关系;以色列最后当然不是说中国认为它就是不重要的,恰恰相反,在了解第三方埃及和当事一方巴基斯坦的立场和诉求后,中国认为它可能更好回应以色列的诉求。

从中国官方的新闻通报看,翟隽同三方通话的内容大体相同,但表述有差异,特别是同以色列副总司长的通话与前两者不同,有值得品味的地方,他强调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没有私利,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之所以要突出这点,是因为中国怕以色列误解,误认为中国站在巴勒斯坦一方。显然,中国有安抚以色列之意。

不过,翟隽虽强调中国没有私利,不拉偏架,但其实,中国在立场和情感上是偏向巴勒斯坦的。即使在民间,虽然有很多人支持以色列,然而站在巴勒斯坦一边的更多,甚至有很多人还同情哈马斯,明里暗里支持哈马斯,为哈马斯的恐袭行为辩解。中国官方偏向巴勒斯坦并不奇怪,因为这就是它向来的态度。外交部在最初的声明中,基调温和,没有谴责哈马斯空袭平民的行为。后来因以色列的不满和舒默的批评,才转而对伤害平民的行为进行反对和谴责。外界一般把这理解为是针对哈马斯,但也可理解为是针对巴以双方,因为以方对加沙的空袭也会造成平民的伤害。

中国的真实立场

中国在拉偏架也表现在王毅同巴西总统顾问的通话中。这个通话比起中东问题特使翟隽的通话来,更能代表中国政府对巴以冲突的真实立场,因而更值得外界重视。王毅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症结在于一直没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一个公道。此次冲突以极为惨烈的方式再次证明,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出路在于尽快恢复真正的和谈,实现巴勒斯坦民族的正当权利。中方呼吁尽快召开更加权威、更有影响的国际和会,推动国际社会以"两国方案"为基础达成更广泛共识,并为此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这段话中一个"还巴勒斯坦人民一个公道",一个"实现巴勒斯坦民族的正当权利",就已经把中国真实的立场展露无疑。

王毅不隐藏这点,和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的长期利益有关。中国在中东的长期利益是巴以实现和解,中东实现和平,这样中国的经济力量才能深入中东。中国对中东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是通过经济力量实现的,因此,只有以色列实现同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实现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和解,中东和平才有可能,从而为中国在中东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提供一个好的地缘政治环境。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会支持以色列和沙特的关系正常化,只是希望这个正常化由中国去促成,但它也不会反对美国主导这个进程。

由于巴以和解是中国的长期利益所在,所以中国会去斡旋以哈冲突,成为其中的一个玩家,而不是旁观者。但如果去斡旋,中国会在表面上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偏不倚的中立调停者的角色,不能让人一眼看出太偏向巴勒斯坦。王毅的讲话表明中国对以哈冲突的调停可能比外界原先预估的要更积极和主动,原因在于,中国在中东已经拥有庞大的经济利益,如果巴以冲突演变成一场战争,那么中国要在中东推进一带一路会受阻。

以色列之敌哈马斯

01:54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从地缘政治来说,以哈冲突的外溢效应对中国影响有限,甚至某种程度上对中国有利,这个有利主要指的是美国主导以沙关系正常化可能会受挫,从而为中国去促成两国和解提供了一个机会。以哈冲突的直接原因,用中国官方学者的话说,很可能是巴勒斯坦各派反对沙特同以色列关系正常化,要求将巴以问题和平解决作为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和解的前提条件。因为作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头羊,沙特如果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必然带动中东多个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发展关系,巴以问题就将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就此而言,有观点认为,哈马斯选择突袭的方式伤害平民,特别是将那些血腥的画面通过现代传媒广泛传播出去,就是要故意激怒以色列,让全世界重新引起对巴勒斯坦处境的重视。确实,俄乌战争爆发后,巴以问题在世界舆论中相对被忽视了。

然而,由于中国在中东有着庞大的经济利益,如果事态进一步恶化,对中国其实也会很不利。故而中国可能改变原来等一等,先观察一段时间,让美俄介入的做法,同步和美俄进场或稍后一点进场进行调停。而中国会把斡旋的着力点放在王毅说的,促成尽快召开更加权威、更有影响的国际和会,这应该会成为中国外交近期努力的方向。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