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包装欠佳的国会扩权激出了抗议

詹威克
2024年5月29日

台湾的立法院在抗议声中,三读通过了在野党推出的“国会改革五法”;这些法案顾名思义是改革国会,却被形容为“自肥”的扩权。不但在立法院引起朝野立法委员大打出手,更激起民众在立法院外举行了数次规模不小的示威,是什麽原因让抗议民众如此愤怒?

图为5月21日,第二次有大批民众因在野党推出的国会职权修法而齐聚立法院外。第一次抗争发生在17日;后来在21日、24日、28日的立院院会,场外都上演数万人的大规模示威。
图为5月21日,第二次有大批民众因在野党推出的国会职权修法而齐聚立法院外。第一次抗争发生在17日;后来在21日、24日、28日的立院院会,场外都上演数万人的大规模示威。图像来源: YASUYOSHI CHIBA/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原本外界就认为,立法院本会期因“朝小野大”,加上国民党和民众党两个在野党摆明联手合作,故而势必有一场大战。

比较令人意外的是,在野党版本的法案内容,让外界质疑是把立法委员的权力扩大到威胁人民权利。如果法案正式成为法律,未来台湾立法院的权力是大到可以要求总统到立院国情报告,而且还要回答立委的“提问”。

此外,立委也能成立调查委员会传唤官员、公务员、“社会相关人员”到立法院“作证”;若立委认为公务员做“虚伪陈述”,就是触犯“藐视国会罪”。立法院权力远超过以往,但是法案却没有提出制衡的机制以及救济的办法。

或许是认为两党联手表决的时候有绝对多数,所以推出法案的在野党事先也没有公告周知、让人民知道法案的内容,导致法案被冠上了“自肥”的帽子;加以国民党籍立法院长韩国瑜裁定以举手方式表决、还有民进党立委批评法案条文“没有讨论”等争议,就好像是组成了一份“菜单”,让抗议民众可以从这份“菜单”上选择自己要抗议的理由。

参加抗议行动的民众,是不是真的瞭解法案争议的条文呢?从法案条文的复杂程度,还有与抗议现场民众对话的结果来看,民众也许并不瞭解法案的内涵,也不见得瞭解议事表决的程序。不过,以国会“调查权”的法案为例,前面一个条文说,国会可以要求“社会有关人员”提供资料;后面又说,接受国会调查期间,受调查人员委请律师需经调查委员会主席许可。这就已经被解释为剥夺人民权利的违宪行为。

在讲求“速食文化”的现代社会,法律文字本来就很难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前面没解释明白,跟著又来一个“藐视国会罪”;偏偏在野党立委当中,还真的有几位是形象不太好。国会的扩权被看成是“滥权”,通过了扩权的法案,却没有制衡的机制;原本是监督政府的立法机构,好像要为自己锻造斩人不犯法的“尚方宝剑”,给自己增加司法的权力。

这次抗争在网络上被称为“青鸟行动”,一般认为源自于立院外的“青岛东路”一词在脸书据传遭到限制,因而部分网友改以“青鸟”称呼。这是2014年“三一八太阳花运动”后,台湾最大规模的社运。图像来源: Yasuyoshi Chiba/AFP/Getty Images

在没有好好包装法案和自己的形象之前,国民党和民众党就接连推出扩大国会权力的法案,可以说是有欠思考。

抗议民众当中,年轻一点的记得当年“30秒火速通过”《服贸协议》引发的“太阳花运动”,老一点的“野百合世代”,则记得当年的“资深中央民意代表”为了争取更多的退职金,平常无所事事,投票当天却是吊点滴、坐轮椅、躺推床,都要去投下“神圣的一票”、通过“国会自肥条款”。对比这次国民党和民众党推动“国会改革法案”,难免会有股国民党与民众党为何没有从历史汲取经验与教训的遗憾之感。

台湾太阳花学运十週年 林飞帆首度重返议场

08:1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在野党国会议员尽监督之责、让政府官员日子不好过,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但是当在野党被冠上“违宪乱政”的帽子、民调支持率也大幅滑落时,在野党也得想一下,为何民间会有如此大的不满?

民间的这种不满情绪,也延伸到了两岸关系,尤其是国民党立法院总召傅崐萁4月底才去了北京,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会面,所以这次的抗议者也绘声绘影、煞有其事地引述中国异议人士的“爆料”,指称是北京幕后主导、指示台湾在野党于立法院“开辟战场”,瘫痪民进党政府的执政能力。虽然是没有证据的“爆料”,但是已经由社群媒体传开,让原本就不满的民众,又多了一个上街抗议的理由。

更有甚者,国民党和民众党的回击战术不是说服民众,也不是向民众解释法案条文的来龙去脉,反而是讪笑民众多天的抗议,把抗议民众和民进党划上等号,说抗议民众都是“民进党动员的”。这激怒了更多的民众,所以结果就是提油救火,而且提的还是汽油,不但助燃,而且还会爆炸。

回答对法案的质疑时,在野党也就一句“将来可以释宪”,却不是解释立委们为何要膨胀自我的权力。这换来的就是抗议民众眼中的“傲慢”;这种状况之下,即便是合乎立法程序、观感或许不佳但是并不违法地通过法案,民众也很难接受这种结果。

执政的民进党也未必能够在抗议中得利,因为反过来说,民进党立委也得向民众解释,为什麽不能三读通过这种立法院扩权的法案,国民党和民众党没做到的,未必就是民进党能够得分之处。这次的抗议告诉了我们,“民意和潮水不一样,当你以为已经操控了民意,很可能接下来就会被民意所反噬”。

詹威克:台湾出生的医界逃兵,曾经客居美国然后到英国从事媒体工作,也研究东亚历史,八十年代离开台湾,绕世界一圈后返台定居。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