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台湾变得和香港愈来愈像

Chi ho Tsang
曾志豪
2024年5月24日

时隔十年,台湾人再度集结于立法院外展开大规模抗争。在各种论述与主张之中,许多人把台湾跟香港类比,高呼“不要让台湾变成香港”。究竟港台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

5月21日晚上,民团统计约有3万人齐聚台湾立法院外,抗议国会强推法案。图像来源: YASUYOSHI CHIBA/AFP

(德国之声中文网)台湾立法院外再现人潮,3万人包围立院,抗议立法院的蓝白两党黑箱作业。人群互相打气加油,曹兴诚也有到现场,他喊一句“不要让台湾变香港”,看得我这个香港人感慨万千。

之前香港和台湾的政治对比,还停留在“今日香港,明日台湾”,只是一个预言提示;今天直接成为一个反面教材,“不要变香港”!这和当年香港人高呼“这里是香港,不是中国大陆”,有同样的悲壮。

曹兴诚说“不要让台湾变香港”,那到底,“香港”代表了甚么?香港今天变得如何?台湾,和香港在目前的情况下,已经有几分相似呢?

很不幸,台湾真的长得和香港愈来愈像。

民进党在立法院透过例如散会动议等方式,试图阻拦蓝白两党强行通过法案;不停点名举手把每会议尽量拖到散会时间。这种场景,香港人完全有感有共鸣,因为香港的立法会生态一直就是如此畸型,泛民在精心设计的选举框架下永远只能占少数,建制派常常凭点票数的霸道优势,强行通过有损民益利益的法案。

最有名便是2012年的立法会《递补机制》,总期拉布了三个星期仍然无法表决。这些利用议事规则拖慢表决程序的做法,实际就是反映议会势力生态失衡时的一种无奈制约。其实是七伤拳,两败俱伤,根源还是政体。

这次台湾的立法院乱局也是如此,蓝白利用联合票数优势,强行表决,应验了那句“少数服从多数”,却没有“多数尊重少数”。

台湾比香港幸运的是,香港当年是选举制度设计畸型,功能组别的存在和比例代表制的框架,令总票点占大部分的泛民,在议事堂只有不合比例的议席分布,从而产生矛盾;台湾的选举生态没有这种设计缺憾,反而因为个别政治人物的取态,好好的政治商议空间变成垄断。难道真的希望在议事生态上变成香港,数够票便硬闯,视民意如无物?

另一个和香港变得相像,便是个别政治人物的“华丽转身”。台湾的战神黄国昌,本来是在太阳花学运崛起,反对黑箱操作而闻名,法学战神,改革清流。但今次立法院之乱,民众却发现“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昔日反黑箱、今天自己就是黑箱。据说这也是激起民众上街的原因,因为人设崩坏,市民和算政治帐。

台湾太阳花学运十週年 林飞帆首度重返议场

08:12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这种华丽转身,香港有成堆的人选,但和黄国昌较相近的就是汤家骅。2003年,香港政府要推动《23条》立法,香港司法界强烈抗议,几个大状成立了“23条关注组”,带出一股风潮。后来关注组成员再转型组建“公民党”,一度成为立法会第三大党,举足轻重。其中一位创党元老便是汤家骅大状。

但今天,汤家骅已经变成行政会议成员,加入政府建制,而且在近期,香港终于要立23条的时候,他忘记了当年的反对立场,大力拍手叫好,一个反23条起家的人便成23条的狂热粉丝。这种转变,是否和黄国昌的转身非常相似?

但要留意的是,这种政治人物的突然转变,并非单纯个人的理念或选择,而是背后有中共的势力兴风作浪。汤家骅明显是受到北京的关顾祝福,毅然打倒自己,所以这种改变不是个人的问题,是政治环境生态改变的问题。那么台湾那位战神的转变,是否也有同样的政治因素影响?有待观察。

这样一个比较,或许台湾民众会更容易理解,甚么叫做,“台湾不要变香港”。

《基本法》第23条上路,台湾人还想去香港吗?

05:2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曾志豪是香港媒体人,曾任职香港电台,担任时事讽刺节目《头条新闻》主持人。目前旅居台湾。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 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4年 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