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徙木立信需要国退民进

沈凌
2023年7月21日

经济学家沈凌认为,利用调整出来的国有资金去改善民生,发展新经济,更加有利于我们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才是国有资本的天然使命。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青年失业率达21%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青年失业率达21%图像来源: Manuela Kasper-Claridge/DW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个多月前我写评论,送给证监会领导两个成语,徙木立信和近悦远来。一个多月后,最高领导层推出了一个振兴民营企业的纲领性文件。这就好比徙木立信这个故事里面的第一步:张榜公布了一个文稿,告诉大家只要搬动城门口的大木头,就有一百斤金子等着你去拿。这个告示当然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昨天的资本市场反应却是高开低走,沪深300跌了0.7%,恒生指数跌了0.13%。这个反应既出乎预料,又在情理之中。毕竟前一段那么多的负面情绪积累在那里,不可能因为一个文件就180度的大转弯。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围观的人真正动起来,去搬动那根大木头呢?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早就已经深入到宏观经济的方方面面,和国有经济水乳交融,不再存在什么游离于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之外的真空地带。短期来讲,国进则民退,国退则民进;长期来讲,面对来自美国的打压,我们需要的是国民皆进,同仇敌忾。所以,短期国退,从而让出一部分竞争性行业空间留给民营经济去发展,既能够把资源赋予高效率的民营经济,获得整体资源绩效的改善;又能够为国有经济的长期发展积累新的动能,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动态最优,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地产、银行的发展应与时俱进

举例来讲,大陆房地产业已经被人为压制了好多年,需求受制于一线城市的控购,供给受制于三条红线的降杠杆,民营房地产受到的打击尤其大,在房地产这个早就是完全竞争的行业居然也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这着实让人不解。我们调控房地产业的目的是为了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不是为了打击民营企业扶持国有企业,搞国进民退。所以,让国有房地产企业逐步退出这个竞争性领域,给符合宏观经济政策的优质民营经济更大的发展空间,就不仅能够解决房地产行业的问题,还能树立一个移动大木头的实实在在的行为标杆,鼓励大家的投资积极性,达到中央文件的预期目标。

另外一个例子是国有银行,他们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不存在和房地产行业一样的国有经济应该完全退出的要求。但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要求。过去资金通过以国有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以间接融资为手段,助力经济增长的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于未来以创新企业为主体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既然未来的资本市场应该以直接融资为主,那么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无限制地继续扩张业务。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作为全民出资人的代表,国资委和财政部,也到了该从国有银行的投资中获益的阶段了。把国有银行的每年收益大幅度地用分红或者回购的手段,转移到出资人手里,既可以为新产业基金和改善民生等需求提供资源,也可以控制间接金融市场的继续扩张,相对地帮助和促进直接融资需求的满足。

以工商银行为例,每年单股利润达到一元钱,分红却只有0.3元,市盈率才四、五倍,简直可以说是明珠暗投。市场价值远未得到体现。如果能够在未来五年内分红70-80%,股价翻翻不成问题。既能带动股市的估值上升,也能够从分红中得到大量资本。何乐而不为?

受制于三条红线的降杠杆,民营房地产受到的打击尤其大图像来源: Wiktor Dabkowski/ZUMA/picture alliance

国资从成熟的行业中调整部分出来

有退有进,资本在不断地动态调整中获得最大的回报。私人资本如此,国有资本也是如此。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不是因为比亚迪现在已经走下坡路了。实际上相反,比亚迪现在正是收获期,过去十多年的积累到了快速回报的时候。巴菲特选择这个时候减持,是因为比亚迪的盈利模式已经成熟,市场高度认同他的价值。而巴菲特的资金有比比亚迪更具价值的投资去向。我们在国有银行和房地产行业上的国有资金也具备类似的特征。从这些成熟的行业中调整部分出来,对整个宏观经济影响不大,反而还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利用调整出来的国有资金去改善民生,发展新经济,更加有利于我们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这才是国有资本的天然使命。

沈凌,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现执教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