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客座评论: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远远超出经济考量

Thomas Heberer
2021年9月18日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对华政策上经常受到批评,指责她奉行“经济友好路线”以及在人权上不够强硬。本文作者Thomas Heberer认为,致力于对话是默克尔作为领袖所具备的远见卓识。

Bundeskanzlerin Merkel in China
2019年9月默克尔以总理身份最后一次访华,在武汉参观德中友好医院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M. Kappeler

(德国之声中文网)默克尔担任德国联邦总理长达16年之久,在此期间,对中国进行了13次访问。2007年,默克尔在总理府会见达赖喇嘛,招致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之后,尽管中国的内政和外交领域越发变得僵硬,并更为强力地伸张其利益,默克尔始终努力保持同北京的建设性对话。默克尔因此受到奉行“经济友好路线”以及在人权方面过于谨慎的多方指责。

默克尔的谨慎态度有以下原因: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如果将默克尔的对华政策解读为仅仅是出于经济考量,便是一种曲解。她的眼光远远超出这一范畴。她研究中国,其中不乏批评性。2020年5月,她在谈到怎样与中国打交道时这样说道,不仅是贸易往来,还要看到中国正在以怎样的决心在国际结构中争取自己的地位。 

默克尔告诉拜登总统反对联手反华(2021年7月)图像来源: Susan Walsh/AP/picture alliance

同时,她主张“拥抱而不是谩骂”,认为在气候变迁、环境保护以及全球健康领域必须、也能够与中国一道取得进步。她说,进入中心视野的不应是分隔的力量,而应该是共同的东西。她继续说,比如在非洲,应该同中国更好地进行协调,双方应就非洲持续性发展的标准达成一致。她始终避免采取对华强硬路线,并试图寻找妥协方案。 

对美国的告别访问期间,默克尔告诉拜登总统,有关人权以及中国不公平的贸易竞争手段,两人的意见是一致的,但她同时表示,反对与华盛顿联手反华。 

欧盟因新疆政策制裁中国、以及北京加倍的反制裁表明,中国不为制裁所动,恰恰相反!即便如此,默克尔(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仍在继续寻求与中国领导层的沟通,努力加强对话。 

默克尔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于2021年4月同习近平举行视频会议图像来源: Yue Yuewei/Xinhua/picture alliance

停止对话带不来解决方案

默克尔在困境面前追求平等对话的执着,并非显示她的弱势,而证明她作为国家领袖所具备的远见卓识。她曾多次警告新一轮冷战的危险,深知中国以及与这个国家合作的内涵远远不止人权的范畴:面向未来的对话,旨在解决单一国家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生态持续性、全球瘟疫、移民、武力冲突、共同研发新技术等等。 

这类问题均无法通过对峙与采取“强硬政策”得到解决,它们只能通过对话以及与此相联的讨论得到解决。停止对话带不来解决方案,只能造成局势更为僵化。

德国前外长菲舍尔(Joschka Fischer)不久前在一次采访中表示,21世纪不会重现全球性强权政策,更不会被它主宰,全球性问题(气候危机、全球瘟疫等)最终将迫使各大国不得不进行合作。 

今年8月发生的阿富汗危机再次表明,民主以及“西方价值观”很难简单地出口, “以价值观改变世界”的 外交政策宣告失败。西方应该、也必须在这里转换思维。 

后默克尔时代:在欧洲和中国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今年9月26日举行的德国联邦大选过后,默克尔的对华政策是否能够延续下去,取决于本次选举的结果以及之后建立起的新联合政府。无论拉舍特(Armin Laschet)还是肖尔茨(Olaf Scholz)作为默克尔的继任入主总理府,他们二人都更偏向于在对华政策中强调“对话与合作”的必要性,双边关系里重视“伙伴因素”,都拒绝简单粗暴的联美反华政策。 

他们二人的政党都不能单独执政。目前看来联合政府会有绿党和自民党的参与。联盟党和社民党在各自的党内似乎能够形成一个继承默克尔政策的多数,但尤其是绿党则可能奉行“针对专制政府的强硬路线”。欧盟议会以及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将加大施压,开启“后默克尔时代”针对中国以及俄罗斯的更为强硬的路线。

本文作者Thomas Heberer教授图像来源: Sun Xinming/HPIC/dpa/picture alliance

即便如此,今后默克尔在德中关系领域仍将扮演桥梁的角色,会利用她与习近平的信任关系以及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威望,在欧洲和中国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法兰克福汇报》在一篇肯定默克尔外交政策的文章中指出,她的“耐心”是其外交政策最具特性的品质。她从来不说政策“失败”,而是说在试图通过谈判、争取进展的过程中经受“挫折”。这条红线始终贯穿了她的对华政策。在同习近平做告别通话时,她再次试图在阿富汗问题、联合国格拉斯戈夫气候会议以及国际气候保护领域,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希望下一届德国政府能够继续奉行这条路线。

 

Thomas Heberer是德国杜伊斯堡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中国政治与社会问题专家。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 2020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着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