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对话无果 “占中”出路在何方?

万方2014年10月22日

周二对话后,部分占中示威者在周三举行了新的游行。学联和一些香港学者批评政府缺乏回应市民诉求的诚意,称目前看不到如何打破僵局。而在网络上,也有声音提醒,要看到事件的其他侧面。

Hongkong Occupy Central Demonstration 22.10.2014
10月22日的“占中”运动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港府与5名学联代表在周二(10月21日)进行了"占中"三周多以来的首次对话。参加对话的香港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在会后表示,"希望这是双方多轮对话中的第一轮"。她表示对话具有"建设性",但重申港府方面坚持提委会提名港首候选人的立场。而学联代表则表示,对会谈感到失望。

对话后,香港城市大学教授郑宇硕对德国之声表示,看不到政府有任何诚意回应香港市民的诉求,政府还是坚持人大常委的框架。

"我们听到的只是,政府愿意提交一个报告给国务院港澳办。这样一个报告有什么用呢?(港府)他说只能作为给以后参考的作用--这当然是一个官样文章了。又说希望能建立一个平台,供各方讨论。但香港民主运动人士已经很清楚又是只能讨论人大常委的框架,他们已经表示没有兴趣、不会参与。"

学联秘书长周永康也在会谈后批评,政府只尝试抛出一些"虚无缥缈、苍白无力"的方案,很多现存问题仍未得到解答。

要求梁振英下台的呼声高涨

大量港人周二聚集在大屏幕前观看对话的实况转播图像来源: Reuters/Carlos Barria

港首梁振英没有参加这次对话。数周以来,示威者要求梁振英下台。周三(10月22日),部分示威者再次举行游行,以梁振英官邸为目的地,表达要求其下台的诉求。在周二对话前,梁振英的一些表态引起了一些港民的愤怒--称"占中"由境外势力挑起,称自由选举会导致穷人成为政治主导声音。

香港学者林和立在周二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称,有观点认为,梁振英可能是故意在对话前说一些反面内容,影响谈判气氛。"有一种看法是,梁振英本人不希望谈判有结果,因为香港混乱局势可能对他个人有好处。因为如果北京和他一样,认为这次学生运动是外面的反华势力挑起来的,这样责任不在梁振英,也不在中央。"

林和立表示,把责任推给所谓"境外反华势力"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和证据证明这一点。他认为,目前港府的做法是"动用一切在香港反对占中运动的团体,希望慢慢瓦解学生的力量"。

据传有人鼓吹围堵香港机场

据中国媒体10月22日报道,有人把香港警察家人的资料放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报道援引香港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许镇德的话说,港警方科技罪案组已于22日早晨在湾仔拘捕了一名涉嫌恐吓的20岁男子。

许镇德还称,他留意到有报道表示,"有人在旺角占领区甚至在网上鼓吹围堵香港机场,企图制造混乱,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目前港警方正在跟进调查。针对有消息称,港警方会拘捕"占中"行动发起人的说法,许镇德没有直接回应,只表示警方会收集证据、依例执法。

出路在哪里?

面对当前的乱局,香港学者林和立、郑宇硕都表示,目前看不到解决方案。郑宇硕称,"占中"方面原本希望香港政府向人大常委提交补充报告,人大常委根据该报告修订其8月底的决定,"但是现在看不到有机会改变人大常委决定的可能"。

"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公民抗命的运动是不能持久的,但是这个运动也很清楚地表示,会不断进行一波接一波的、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的行动",郑宇硕说。

21日的对话双方左边一排,右边一排,泾渭分明,图像来源: AFP/Getty Images/P. Lopez

针对林郑月娥对话时讲的"无法理解831人大决定的方案是民主退步",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宇硕表示,内定候选人名单"不是选举,是政治动员"。"香港人和朝鲜做了一个比较,唯一分别就是:他们是一人一票选一个候选人,我们是一人一票选两个或者三个候选人。这当然无论如何不是进步。"

社交媒体上的声音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声音呼吁要看到事件其他侧面。一位名为穆勒(Cornelius Mueller) 的网友在Facebook称,"要看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周二)晚6-7点,CCTV13频道直播了对话的一大部分"。

在中国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很多人疑问:为何当年香港是英属殖民地时,港督直接任命,港民也没有示威、抗议。现在至少有了选举,为何反而抗议声音不断?

对此,郑宇硕反问,"时代在进步,过去殖民地政府时没有民主,现在回归祖国了,难道不应该有民主吗?中共历代领导都是说要为人民服务,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那么让市民享有其最基本的权利,选出他们的行政长官,难道不应该?"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