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北京成为一种奢侈
2013年8月3日(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北京的劲松住宅小区,一栋栋高楼公寓鳞次栉比。这些建于90年代的28层住宅楼已经失去当年的风采,其中很多建筑显得破烂不堪。 马路旁的人行道上,卖水果或者小吃的商贩向过路的行人推销叫卖着自己的商品。商贩摊位旁站着一位姓刘,穿着黑色裙子、奶白色上衣的25岁年轻女士。她一年前从天津一所大学毕业之后来到北京。她指着身后的一栋房子说:" 这就是我在北京居住的房子,三室一厅,不到100平米。里面住着17个女孩子,有时人更多,都是大学刚毕业来北京工作的。房子里没有厨房。厨房也改造成了卧室,里面放了两张床。"
北京房租还将持续上涨
乘坐电梯来到这栋楼房的13层,看到的是昏暗的走廊,简陋的水泥地板。相比之下,居住着17人的住宅反倒显得很清洁。2个房间摆放着上下双层床,客厅里拥挤地放置了6张单人床。每个人的衣服都放在床下箱子里。一条绳子上悬挂着湿衣服。所有人共用一个淋浴和两间厕所。每张床的每月费用在600至1000元之间。 刘女士说: "据我所知,这种居住状况在北京很普遍。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只能忍受这种群居状况,因为北京的房子太贵了。我们每月的收入3000多元。如果我们将一半的工资用来支付房租,那生活的压力真的太大了。"
在距此只有几公里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玻璃建筑。徐章在这栋大楼内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担任市场分析员。她对北京的住房市场进行观察后分析说:"北京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住房的增长速度,这也是为什么北京住房市场压力比较大的原因。因为每新建一间房,北京就有2个以上新增人口,从这一趋势来看,今后北京的租金还是会持续上涨的。"
颁布新法禁止群租
北京的房租每平米价格一年内上涨了20%。 政府对此爱莫能助。从7月中开始,政府颁布了一项新法,规定人均居住面积不得少于5平米。该规定旨在禁止群租。但是新法规的颁布不会改变现状,因为北京太缺少住房。受打击的只是那些低收入族群:刚刚参加工作者、大学生和外地民工。
一位年轻的房地产经纪人在路边推销劲松小区的出租房。他坐在一把折叠椅上,旁边的一块牌子上密密麻麻的印满了出租房的照片和价格,这在北京是常见的一景。他已经听说政府要清理群租房。他说,群租房一旦被发现,比如说被媒体曝光,有关部门肯定来禁止,房子也就不能继续出租了。
中国党报《人民日报》的专家和评论员甚至要求北京增建公共住房,特别是为那些低收入者建房。在北京购买公共住房的门槛非常高。条件之一是至少在北京工作5年以上才有申请资格。
返回家乡不再在北京做"房奴"
不管政府是否能够减轻北京的住房难问题,对于李欧来说都已经无所谓。她已经决定返回其父母居住的地方,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一个城市,离开北京。她说:"住在这样拥挤的地方感觉特别悲惨。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艰苦的生活? 如果我回到家乡,根本不必为房子问题发愁,不会有租房的压力,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我想做的事情。"
她的父母已经在家乡为她找好了工作。在北京,15个人至20人合住一套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房主也可以因此获取双倍的房租。这并非是只有北京才有的情况。在中国其他一些大城市都同样存在着住房难的问题。无论是上海,还是广州、香港,住房日益成为一种奢侈品。
作者:ARD 编译:李京慧
责编: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