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会前中欧双边关系紧绷
2025年7月7日
(德国之声中文网)法国财政部长隆巴尔(Eric Lombard)上周末在法国南部举行的一场经济会议上表示,欧洲必须加强关税壁垒,以对抗可能损害欧洲工业经济的中国进口产品。
据彭博社报道,隆巴尔在会议上表示,尽管欧洲已经对钢铁和汽车采取了一些行动,但相关规则仍需要进行修改,以便更广泛地对中国进口商品采取措施。
隆巴尔说:“我们必须在所有工业领域采取行动,否则中国目前推行的在各个行业建立全球市场份额超过50%的产能战略,将会扼杀我们的工业。”
中国外交部此前曾就欧美国家对中国做出的产能过剩的指责回应表示过,“所谓产能过剩,本质上是有关国家担心自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意图以此为借口,搞保护主义措施。过剩的是焦虑,而不是产能。”
彭博社分析指出,隆巴尔的这番言论显现巴黎日益增长的担忧: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这不仅可能通过对欧洲出口产品加征关税打击欧洲,也会带来多方面冲击。
制裁与反制裁轮番上演
昨天(6日),中国财政部发布通知,从即日起,限制政府采购进口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欧盟医疗器械。
在此之前(4日),中国商务部刚刚宣布对产自欧盟的白兰地征收最高达34.9%的反倾销税,但主动做出价格承诺的企业可免于被加税。路透社上周援引知情人士报道,中国官员一直将就白兰地问题达成协议与电动汽车关税谈判挂钩。
彭博社报道称,欧洲与北京之间紧张关系的另一迹象是,中国政府计划将本月与欧盟领导人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峰会缩短为一天。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原定7月24日在北京与中方会面,然后25日到合肥参加商界峰会。议程调整后,峰会只在北京举行。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上周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中欧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双方一致同意要筹备好新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就具体安排保持着沟通。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