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巴拉迪前往伊朗

2006年4月12日

今天,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前往伊朗,与伊朗领导人就生产能够制造原子弹的浓缩铀一事举行会谈。伊朗总统内贾德昨天称,伊朗已经成功地提取了浓缩铀,因此已经跻身于核国家之列。

他真的掌握了造核武器的技术?图像来源: AP

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巴拉迪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极强的耐心。保持镇静是他致胜的法宝。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认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早就放弃了该机构主席一职。巴拉迪是伊朗核计划冲突发生三年以来的主要调停人。他一直没有放弃这一理念,即卷入冲突的各方,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及伊朗最终能够理智地考虑问题:“我仍旧乐观地认为,这些国家迟早会认识到,除了重返谈判桌以外别无选择。”

这句话是他在维也纳讲的。当时伊朗核计划冲突已经十分尖锐,国际原子能机构已经做出将这一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理的决定。而他此次伊朗之行的目的是促使伊朗政府做出让步。他要使伊朗清楚地明白,一意孤行的后果是什么。4月28日之前,他必须向安理会提交一份有关伊朗核计划的调查报告。安理会想要了解,伊朗是否有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而人们普遍认为,巴拉迪此行不会有什么新收获。

在这位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解决伊朗核计划冲突的道路上,伊朗总统内贾德又投下了几块绊脚石:就在巴拉迪启身前往德黑兰的前一天,内贾德在一次电视讲话中再次强调,没有人能够强迫伊朗放弃它的核计划。而且伊朗已经成功地提取了用于和平目的的浓缩铀,因此已经归属于核国家之列。同时内贾德又表示欢迎巴拉迪。他称,伊朗愿意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推行其核计划。而巴拉迪在维也纳对内贾德的讲话没有做任何评论。他喜欢这种平静的外交方式,即在出访前不发表看法。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