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广州的“非洲村”

ARD2014年12月14日

每天都有数千人从非洲来到中国进货,然后回到家乡售卖。如今在广州已经形成了一个“非洲村”,而生活在这里的黑人们越来越多地面对种族歧视。

Afrikaner in China Guangzhou
图像来源: STR/AFP/Getty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小北路距离广州市火车站只有一公里。然而,如果不是小巷里写着方块字的街牌,人们会以为来到了非洲集市。

除了少数中国商家和小贩,这里放眼望去都是黑人。法语、英语、斯瓦希里语、阿拉伯语、柏柏尔语,这里充斥着圣经故事里巴比塔式的语言混乱。

小北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现象,中山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教授李志刚说,他已经研究该课题数年。"估计广州可能有15万至20万人相对停留比较长的非洲人",李志刚说。他表示,他们大部分都是拿着一个月的驻留签证,以便购置便宜的中国消费品,然而回家乡倒买倒卖。

其中之一就是来自加蓬的艾米莉。"我们购置化妆用品、头饰、发辫以及假发",她说。5年来,艾米莉一直往返与中加之间--在中国逗留一个月,回加蓬三、四个月卖货,然后再来中国。

她表示,这一切并不容易。首先是签证手续繁琐复杂,另外这一切的花费很高。然而除此之外,艾米莉还要面对其他问题。

"中国人有种族歧视。这里商贩接受我们,因为我们从他们那里进货。然而在街道上、公车上,或者当非洲人想要拦下辆计程车时,一切就非常不同了,让人非常不舒服",她说。

"中国人故意捏着鼻子"

比起艾米莉来,来自塞内加尔的这位男性在体形上显然要大了一号。他蓄着修剪整齐的小胡子,不愿透露姓名,但很愿意讲。"我在这边主要买鞋,然后寄回非洲出售。"

他很快就明白了,留在中国对他而言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他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得到实惠的价格,并控制鞋子的质量。他没有长期居留许可,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境一次,不过每次入境都能拿到半年、甚至一年的签证。

针对签证部门,他没什么可抱怨的。然而这名非洲鞋商的心情并不算好。他激动地说,"已经是21世纪了,当我上公车的时候,一个中国人还故意捏着鼻子、吐口水。这怎么可能?这让我不满,非常不满。"

图像来源: GEORGE OSODI/AP/dapd

调查:中国人眼中的非洲人

针对中国人种族歧视的批评,中山大学的李志刚教授并不陌生。他2008年公布了一项中国民众就非洲人看法的大型调查。

人们对非洲人的看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他们和非洲人接触的多少,以及他们的受教育程度。他们与非洲人接触的越多、他们的教育程度越高,他们在对待非洲人的问题上就越宽容、平和。

李志刚分析表示,问题在于很多广州居民虽然经常在街上看到非洲人,但是和他们没有直接商务往来。

"非洲村"人数上升

尽管大部分非洲人在进货后又会离开广州,然而也有小部分在签证过期后仍然留在这里。小北路一带的黑人人数控制不住地上升。

这对于市政府而言,是一个大问题,李志刚说。中国迄今都没有一部规范外籍移民的法律,因此政府部门只是采取临时办法--例如偶尔的警方大搜捕,每次都会逐走几十名非洲人。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