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专访环保问题记者刘鉴强

2012年8月25日

以环境问题为关注焦点的中英文网站“中外对话”近日发表一篇文章,提到旅游开发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威胁,包括开发商不顾当地民众民俗和宗教信仰,试图将神山圣水开发成“迪斯尼乐园”。文章作者、“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编辑刘鉴强接受了德国之声采访。

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刘鉴强先生,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您几次去藏区,对当地现状的感受?

刘鉴强:我去过很多次藏区,包括青海、四川、云南、西藏自治区。我现在做环境保护报道比较多,所以特别关注那里的环境状况。

德国之声:您最后一次去藏区是什么时候?

刘鉴强:今年四月份。青藏高原比较特殊,是因为它的生态特别脆弱,因为它的海拔和气候原因。举例说,如果在中国南方破坏了一片森林,可能在10年后,又长成一片森林。青藏高原的土层只有10几20公分,破坏了它的植被,可能一两百年都不能恢复。

而整个青藏高原,整个中国西南地区又是生态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地区,在全世界都是很有价值的地区,那里的生态一旦破坏,对整个人类都是巨大损失。而我看到的恰恰是,现在那里的破坏比较严重。

德国之声: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刘鉴强:我四月份去青海藏区的时候,就看到很多江河上建坝工程,还有挖沙,就会破坏河床。许多是以重建灾区的名义,比如重建玉树,但实际上很多挖沙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淘金,完全是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环境和当地人的利益。 由于青藏高原矿产丰富,以前开发比较少,所以现在大家一窝蜂似的去开矿,也对环境破坏严重。

德国之声:您在"中外对话"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主要谈到旅游业对青藏高原的破坏,能就这一点具体谈谈么?

刘鉴强:我首先要说,旅游业不是对当地环境破坏性最大的,我前面说的建坝、挖沙、开矿要严重得多。但旅游业一般被认作是不会对环境有什么破坏。事实却恰恰相反。

青海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壮美的景观特别多,吸引的游客也越来越多。由于当地在旅游开发方面经验比较少,只看到内地旅游业可以赚钱,就也跟着搞,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

比如去年我去云南梅里雪山,那里的雨崩村接待游客的承受力大概在每天100人,可是到了"五·一""十·一"旺季,每天可能有1000人去那里,对当地景观的破坏很严重。

还有,当地人想通过旅游业赚钱,修建客栈,可是交通不方便,运输建材很困难,他们就砍伐当地森林的树木。

再有一个例子,西藏的神湖羊卓雍措湖。这个湖不是一般的自然景观,它有文化上的重大意义。在西藏宗教传统中,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等大活佛圆寂后,上层僧要到这个湖里看显影,分析迹象,指示灵童所在的方位。而这一次西藏自治区官方媒体宣布的开发计划,恰恰是要在这里推广游艇观光,好像建成其他城市的游乐园一样,这对藏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刘鉴强

德国之声:您有没有从当地的藏民了解到他们对这样的旅游项目有什么看法?

刘鉴强:有很多,我知道他们的想法,他们当然是反对的,而且举行过多次抗议。比如中日联合登山队要去登云南神山卡瓦格博峰。你知道,登山有旅游性质、探险和娱乐的性质,并非科学研究。他们要登的时候,当地藏民是强烈反对的。因为这是佛教神山,藏人认为他们祖祖辈辈朝拜的地方,你们为什么要去践踏它?就好像如果是汉人的祖坟,成了旅游项目,被人肆意践踏,也是会伤害汉人感情的。

德国之声:您刚才说的这个登山项目最后被取消了,还有羊卓雍措湖的游艇项目也被叫停,北体大的老师张健原本计划横渡纳木措神湖,后来也因引起争议取消。这些争议项目最终被停止,是不是因为开发旅游不尊重民俗和信仰这种情况有所好转呢?

刘鉴强:刚才说的这几个是大项目,是引起关注多的项目,还有很多神山圣湖被践踏的事情公众都不知道。

德国之声:发展旅游业的理由往往是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兴旺难道没有给当地人带来富裕么?

刘鉴强: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并不是说旅游业不应该发展,旅游业也的确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这个经济效益理论上说也是地方政府应该分给当地民众共同受益的。但问题是,如果赚钱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值不值得呢?可以发展旅游业,但要做得好一点,要保护文化,保护景观,而不是破坏。

这样的例子也有,比如云南香格里拉的普达措国家公园。它是一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景色非常优美。当地政府进行试点,把它建设成国家公园。 它对环境也有破坏,但它的确是尽力把开发景观和保护环境以及让当地老百姓受益结合起来,作为试点收益非常好。

采访:石涛/谢菲

责编:苗子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