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中建交30周年
2002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庆祝他们之间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三十年前途无限”,这是德国企业,基金会和各个大学时逢盛典之际推出的口号,用以取代“德国之窗”这个筹备阶段提出的主导理念。如是修正实在切中要害,因为在两国关系中,单方面凸现优势的时代已经过去。
1972年10月11日两国建交还是搭乘中美在冷战期间携手反苏,因而要缓和彼此关系的这个顺风车。但数年之后,到了1978年,期待中的中国经济开放便开始了。很快的,德国企业家发现,中国在向全球化开放自己巨大市场的时侯,是善于把握分寸的。机会是有,但那要服从中国人的规则。而中国方面也不得不接受要开放经济,就必须放松思想控制,必须恪守普遍的标准这样的宗旨。中国最高级领导人,中国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曾说过:“如果把窗子打开,那也难免会有苍蝇飞进来。”
在如是框架之内,中德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德国成为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2001年,德国成为在中国最大的直接投资国。而中国是德国发展援助最大接受国。两国正在进行所谓“法治国家”对话。人权组织希望能借此东风,对中国国内法律实践施加影响。在安全与主权问题上,比如在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换言之不承认台湾主权独立的问题上,双方鼎力合作,抑或是求同存异。在中国驻贝尔格莱德使馆遭到轰炸后,是德国总理施罗德代表北约向中国表示了歉意。最近,因为朝鲜难民不断引发的道德与政治两难问题,在两国幕后努力下,得到迅速与得宜的解决。
同样的,非政府文化科学关系也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是德国大学当中人数最多的外国留学生人群。在德国培养出来的人才,现在在中国占据了重要的枢纽位置。德国人正在日益重现发现传统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彼此结成的友好城市使得两国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充满活力,促成了人际面对面的交往。
那么说是万事如意,前景灿烂了吗?那也不尽然。德中关系发展的潜力正在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它主要系于经济这个主轴。假如中国的经济动力与吸引力下降的话,双方间还缺乏共同的价值维系。1989年爆发的大学生骚乱,当局对其实施的镇压以至其后中国与欧洲关系的冷却,都说明:即便是充满希望的关系也很快能够成为冷酷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现在,中国国内的社会紧张亦复高涨,多年来,局部地方的骚动不断爆发,因此也遭到镇压。只要双方关系仅只主要控制在国家层面上,只要对少数族群的镇压和对知识分子的扼制不能受到公开的抨击,双方就很难拥有政治上的诚意来维系朋友间的从容与平和,双方的关系也就仅只是正常化而已,虽然能有如此正常的关系,也已经很值得称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