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企不畏中国经济转型

2013年9月11日

在消费逐渐取代投资成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时,德国企业高管有信心能在中国市场转型时获利。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国之声中文网)中国近年来刻意抑制其资本支出,德国无法再依靠出口其享誉盛名的高品质机械设备赚取利润。另外,中国的制造商也很可能在部分领域对德国制造商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他们舍弃了低附加价值的产品生产,转而投向高端市场。尽管如此,德国企业家仍旧自信地表示,他们多年来不断创新的成功秘方将持续带来收益。

毕竟自1995年起,德国成功增加了对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出口,而中国的崛起则削减了法国和意大利的市场份额。慕尼黑的DELO Industrial Adhesives公司的赫罗德(Sabine Herold)表示:"来自中国的竞争众多,但幸好中国人的创新不及我们,比起在市场中带来新发展,他们更擅长模仿,所以往往落后我们一步。"

中国的转型对欧洲的影响,并不像对生产低附加值商品的企业般直接。中国致力于减少对资源密集的重工业以及进口部件和原料的低技术加工业的依赖。

但是潜在的冲击仍不容轻忽。中国是德国的第五大市场,占德国出口额的6%。相比之下,法国对华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3.4%,英国为3.3%,意大利则为2.3%。由于资本货物占德国出口的40%以上,中国决心减少依赖投资的做法,对德国似乎相当不利。但与此同时,新的契机也随之出现。

以慕尼黑的DELO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的黏着剂被用于手机、智能卡片和电子零部件上,目前共聘用350名雇员,5200万的年营业额中,有60%来自海外。

"我们注意到公司的产品在中国不再只被用于生产,使用了黏着剂的产品也被销售到中国市场。这么一来,中国对我们而言已经是一个成长性市场。"

德国企业高管有信心能在中国市场转型时获利图像来源: Imago

高品质产品需求增加

中国的生活水平正逐渐提高,对于蛋白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Broekelmann + Co

Oelmuehle GmbH + Co等企业而言无疑是好消息。该公司将油籽加工成为食用油和饲料。

"我们并未感觉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该公司的经理布罗克曼(Bertram

Broekelmann)如是说。"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市场,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食物,包括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正在增加。"

而制造和包装高品质食品及药物等消费品仍需要机器。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的外贸部门负责人阿克曼(Ulrich Ackermann)表示,虽然市场对于某些种类极其的需求可能减少,但对整体的销售而言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德国不仅要抵御其他专门销售资本品的经济体的竞争,如日本、韩国和台湾,还面临不断稳步改善产业结构的中国竞争。苏格兰皇家银行的经济学家分析,中等技术产品如重机、冰箱和燃气涡轮目前占中国出口比例的近40%,而1995年时仅为25%。

德国工业专注在高性能产品上,其中多为价格高昂的量身定制的商品,借此抵挡了中国的崛起。咨询机构英特华(InterChina)称,此一策略可能继续在机械工具上奏效。该机构预期德国和其他外国制造商还将主导市场的顶端位置数十年。

德国企业对其创新能力深具信心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

提防"结构性危机"

与德国相反,意大利的传统消费产业如服装和制鞋业则受到中国的严重冲击。在上述产业中,廉价人力比技术含量更为重要,而意大利的生产商为产业升级的速度过于缓慢。

佛洛伦斯大学教授焦瓦内蒂(Giorgia Giovannetti)指出,意大利在电子机械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也感觉到压力。

"我不会说中国正造成意大利的工业没落。但我认为,中国真的构成了一些竞争威胁,各企业必须正视此问题。"

德国所面临的风险是,在精密工程以外较不需要专门技术的领域中,中国企业将能利用自行研发或取得的技术获取经济利益,其规模是德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的。一名德国企业高层人士指出,足够的技术和巨大的产能相辅相成,正是德国太阳能产业无法与之匹敌的原因,无关乎倾销。他担心德国某些中小企业低估了中国带来的挑战,造成相同的"结构性危机"。

但这尚未成为主流意见。德国在机械设备上是全球的领头羊,过去也成功抵御了其他亚洲对手的削价竞争。黑森-图林根州州立银行(Helaba)的分析师米策尔(Stefan Muetze)表示:"重要的是德国保持在科技的尖端。包括研究和发展在内的许多指标显示,德国充满竞争力,我们暂时无需担忧。"

来源:路透社 编译:张筠青

责编:洪沙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