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解读中德关系
2007年11月27日德国之声:桑德施奈德教授,您预计到中国会这样长时间、这样程度地对德国表示愤怒吗?
桑德施奈德:当然,但凡了解一点中国特别是西藏问题的敏感态度,了解一点中国政府对这类举动的反应,那么中国现在的表现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中国向德国明确表示,(默克尔与达赖的会晤)是对中德双边关系的严重损害。
德国之声:不久前,达赖喇嘛得到了美国国会的最高荣誉。布什还参加了颁奖仪式。中国也表示抗议,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为什么中国对德国这样不满?
桑德施奈德:中国对德国的期待不一样。对布什,中国不能抱什么期望。但德国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在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访问中国之后。默克尔在北京时可以说与中国领导人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现在被破坏了。
德国之声:我想中国政府不只是对默克尔见达赖这一事件本身表示不满,让中国领导层特别感到气愤的是默克尔在北京期间没有宣布她将在回德国三个星期之后会晤达赖。
桑德施奈德:我指的正是这一点。在北京看来,默克尔破坏了双方之间的信任,就象施罗德也曾经伤害了与布什之间的信任关系一样。让中国如此重要的伙伴从外界媒体报导得知这个消息,是非常欠妥的做法。
德国之声:那么西方政府首脑是根本不应当会晤达赖喇嘛,还是关键在于方式、时间和地点?
桑德施奈德:不,我从一开始就说明了,德国总理必须有见达赖的自由,但他必须清楚,以总理身份会晤达赖,不可能是私人会晤,另外地点安排在总理府也使这样的会晤在政治上升级。还有就是要了解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考虑到德中关系为默克尔见达赖付出的代价,那么当初实在是应当另做安排。我当然不是主张孤立达赖喇嘛,但如果真想帮助达赖喇嘛,促使中国改变其西藏政策,就应当与中国展开具有建设性的对话,这比一些具有象征性的、产生轰动效益的举动要有效得多。
德国之声:使中国人感到迷惑的不只是默克尔与达赖的会面,紧接着联盟党议会党团出台亚洲战略纲要,随后默克尔又访问了印度。中国人认为这一切加在一起意味着德国对华政策的根本转变。您同意中国的这一看法吗?
桑德施奈德:我不同意。联盟党议会党团制定亚洲战略纲要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他们认为德国过去几年对亚洲的关注过份集中于中国,并过于偏重经济。而在亚洲这个辽阔的大陆上,还有其他重要的国家,也许是我们潜在的伙伴,特别是还有其他重要的题目。我们应当放宽在亚洲的视野,这是正确的,中国不应将此视为一个不利于中国的发展。相反,一个更具宽度的亚洲政策也将为德中关系奠定更理性的基础。
德国之声:寻找新的伙伴,并不意味着要得罪现有的伙伴。默克尔总理在外交方面做得不够技巧吗?
桑德施奈德:在德国的外交政策专家当中,我是最直言不讳的。是的,会晤达赖是个外交失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有德国内政方面的原因,这与德国政府的结构有关,与德国内政中活跃的政治家有关。默克尔此举给德中关系带来如此大的震荡,也可以说是她身边顾问的失职。我举一个例子,默克尔将气候变化作为她的一大主题,这是很明智的。但如果与中国这样一个在气候方面扮演主导角色的国家失去了对话的渠道,那你在气候保护方面还怎么有所作为呢?总而言之,与会晤达赖产生的象征性效果相比较,其所造成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太高了。
德国之声:也就是说,德国经济界现在担心其利益受到损害,特别是在与法国的竞争中会处于劣势,这样的担心是完全有道理的了?
桑德施奈德:当然。中国现在就表示法国是中国在西方最重要的盟友。这说明,尽管欧盟一再强调在对华政策上统一立场,但法国已在拣德国的便宜。
德国之声:人权政策的代价可以有多高呢?
桑德施奈德:人权政策讲的不是代价,而是可信度。这是我对德国政府的下一个批评点。如果你认为你在推行以价值观为主导的外交政策时,能够在所有方面、所有问题上坚持民主和人权的理念,那么到最后,你的可信度会使你达到一定的目标。但如果你推行人权政策,但又不够坚决彻底,那你就会丧失可信度。那么你会给人权事业造成损害,而不会有助于人权事业。
德国之声:您的意思是说,如果默克尔会晤了达赖,那么她在台湾问题上也应转变态度?
桑德施奈德:对,这就是一个例子。已经有记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问联盟党议会党团的亚洲战略纲要中在谈到亚洲的民主体制时为什么忽略了台湾。当然,我绝不主张对德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提出质疑,但如果你想拥有诚信,但同时出于政治策略的考虑对台湾这样一个稳定的民主体制视而不见,那你的可信度马上会出现偏移。
德国之声:德国外长对默克尔表示恼火。在10月份召开的社民党党代会上,外长施泰因迈尔批评默克尔推行的是橱窗外交。您赞同这样的批评吗?
桑德施奈德:我更愿意称之为象征性外交,或是橱窗外交,是的,我赞成施泰因迈尔的批评。默克尔推行这一政策针对的是国内的公众,针对她所在的政党,针对黑森州的州长,她想得到国内公众的喝彩。她可以推行这样的政策,但她必须清楚这样做给德国带来的外交上的损失。我认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高了,远远高于其产生的象征性效应,而这样的效益转瞬即逝。
德国之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前不久说,如果德国还珍惜双边关系的话,就必须发出明确的信号。他指的是什么呢?
桑德施奈德:其中的一点这位发言人已经提到了。中国现在当然希望听到德国在台湾问题上做出有利于中国大陆的明确表态。另外,中国当然希望德国在西藏问题上也有明确表示。因此,默克尔现在处于一种骑虎难下的境地,她不能在这样的问题上表态,否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中国现在非常巧妙地利用德国国内在人权政策上的争议,利用欧盟内部的不同利益,使德国政府尴尬不已。
德国之声:默克尔显然也没有妥协的打算。总理府前不久的态度是:我们的总理在会晤谁、在哪儿会晤的问题上,不接受外界的指教。这不是很感情用事吗?
桑德施奈德:这完全是感情用事。我想,总理府完全低估了中国方面的反应,认为中国生一两天气就过去了。但事实证明,他们的预想是错误的。所以,总理府现在的固执反应也是为了不丢面子。
德国之声:您对中德双方的决策人有什么建议吗?
桑德施奈德:我想,现在是需要双方冷静的时候了。德国国内的讨论实际上等于在邀请中国人在双边关系的伤口上再撒把盐。现在,双方都应降降温,之后坐下来想一想,下一步怎么走。
德国之声:您认为在默克尔当政期间还有可能恢复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吗?
桑德施奈德: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想,德国总理很难修复她自己破坏了的与中国领导层之间的信任关系。也许这已经不可能了。果真如此,这也不是外交历史上的第一次。施罗德和布什之间就是如此。两位政府首脑之间失去了信任,给两国的政治关系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但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位外交部长。他在此问题上没有受到什么批评,因此他必须在这一时刻承担起政治责任。
德国之声:谢谢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