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中小企业如何实现对华"去风险"

2023年10月22日

地缘政治关系日趋紧张的大背景之下,德国中小型企业在也努力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除了增加在中国周边国家的投资外,他们还在尽力加强在华企业的独立运作能力。

图为德国施瓦本风扇和电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公司(ebm-Papst)的资料图片
图为德国施瓦本风扇和电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公司(ebm-Papst)的资料图片图像来源: Philipp Reinhard/ebm-papst

(德国之声中文网)托马斯·纽伦贝格(Thomas Nürnberger)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自 2016 年起,55 岁的纽伦贝格一直是德国施瓦本风扇和电机制造商依必安派特公司(ebm-Papst)中国业务的负责人。公司中国分部拥有1300名员工,营业额在总公司占比为13%。

由于台海局势日趋紧张,德中关系明显降温,随时都有可能出台的制裁措施,令像依必安派特这样的中小型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将来应如何发展对华业务的问题。

有鉴于此,依必安派特公司去年启动了一项名为"脱钩中国"(Decoupling China)的计划,其目标是,对在中国已经良好运营27年的分公司进行调整,使其即使同公司其他分支完全脱离的情况下也能正常运营。

与此同时,依必安派特斥资三千万欧元,开始在印度兴建新的工厂,这家工厂将在不依赖中国的情况下供应亚洲市场。此外,公司还有可能会在新加坡建立一个总装厂,按照纽伦贝格的话说就是:"不能将全部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路透社所采访的其他十几个企业的高管也都表示,他们也在制定类似的计划。

依必安派特中国子公司拥有员工1300人,已在华成功运作27年。图像来源: ebm-papst/Handout/REUTERS

德国政府的对华立场显然对他们产生了触动。同默克尔时代相比,以总理肖尔茨为首的德国政府显然采取了更为强硬的对华立场,并在今年七月发布了长达61页的中国战略。这份文件将2016年以来一直是德国最重要贸易伙伴的中国描绘成"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以及制度性敌手。" 文件中并没有对企业做出更多的限制,但其发出的信号却非常明确: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显然,同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型企业对这一信息的理解更为深刻。

立足中国 服务中国

依必安派特这类年营业额高达25亿欧元的较大规模中型企业一贯遵循所谓的本土化战略:在中国生产的产品采用中国的本土零部件,而产品也主要在中国市场销售。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不再继续对中国进行投资。纽伦贝格表示,近期内将在中国投资2500万欧元,用于生产规模扩建。

依必安派特公司中国业务负责人纽伦贝格(Thomas Nuernberger)图像来源: ebm-papst/Handout/REUTERS

蒙克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梯子、脚手架的家族式企业,五年前,供应链问题一度导致企业停产后,这家公司做出了一项果断的决定:公司经理蒙克说:"从2021年起,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对中国的依赖。你不能总是听从政府的,因为政府的决策总是至少慢五年。"

联邦经济部的目标很明确:要强化德国企业同印度、越南、韩国以及印尼等国的关系,为此目的,必要情况下甚至不惜牺牲中国市场的利益。但是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德中贸易额接近3000亿欧元。德国经济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高达103亿欧元,增幅超过国际平均水平,同创纪录的2022年基本持平。不过,2022年时,也有部分德国企业停止了在华业务。

聚焦东南亚

德国政府正试图以引导的方式进行调控,比如对单一国家的投资担保设置上限,并减少对德国企业参加中国展会提供的赞助。今年受政府赞助的中国展会是44个,明年则会减少至30个。德国经济研究所的马蒂斯(Jürgen Matthes)表示,相较于那些大型企业来说,德国政府的调控措施对中小型企业冲击更大,因为他们对政府的资助更具有依赖性。

什么是脱钩?什么是去风险?

01:4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对于化工巨头巴斯夫以及汽车企业大众、宝马和奔驰来说,离开了中国,企业简直无法生存。全球化学品市场,中国占据了半壁河山,而对于德国企业来说,中国一如既往仍是最有利可图的销售市场。墨卡托中国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曾林(Max Zenglein)认为,所谓大企业离不开中国,只是一个借口而已,"毕竟二三十年前,当时也没有中国市场。"他表示,市场多样化进程现在才刚刚开始。

德国工业联合会董事会成员尼德马克(Wolfgang Niedermark)表示,从多样化中获益最多的可能将是美国和墨西哥,因为美国推出了大规模有利环保的投资计划,而墨西哥则得益于紧邻美国的地理优势。

不过,德国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亚洲国家,德国印尼商会的罗恩菲尔德表示,越南就是很受德国企业关注的投资地点,一方面这里劳动力成本低廉,距离中国又近,另外,民主德国时期曾招募大量越南劳工,因此,这里有很多人通晓德语。

除越南之外,前往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尼西亚投资的德国企业也越来越多。生产精密仪器的霍恩集团位于德国图宾根,中国业务在该公司的占比为5%。公司总裁霍恩表示,他们已经在泰国开设了营销子公司,并将逐渐拓展业务范围。

“去风险”并不意味着退出中国市场:依必安派特公司计划追加投资2500万欧元扩大在华生产规模。图像来源: ebm-papst/Handout/REUTERS

联合投资的基金经理埃伯纳(Sandra Ebner)表示,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对中国的担忧和恐惧其实已经由来已久。"没有企业会说,他们会彻底退出中国。但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遵循在中国生产、只为中国市场服务的原则,并同时在中国周边国家设厂,以供给亚洲其他国家。"这就是所谓的"中国+1"战略。

增加在印度的投资和贸易

以西门子为例,这家以技术见长的公司正在新加坡开设一家新的操控技术器械公司,此前,西门子已经在巴伐利亚的阿姆贝格以及中国成都开设了两家同类企业。西门子董事会主席布什(Roland Busch)表示,那种认为西门子采取上述步骤同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关系有关联的推测毫无道理,因为西门子也在同时扩建设在成都的企业。

今年六月,布什曾表示"我们的中国业务占比很高,但我们会捍卫这一现状,并计划继续扩大在华业务。与此同时,我们当然也会推动多样化,以提升我们的抗打压能力。"

今年七月,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访问印度,会晤该国工商界代表。图像来源: Britta Pedersen/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工业联合会的尼德马克表示,长期以来,德国企业一直对印度敬而远之,他们认为,在印度投资手续过于繁杂。但一段时间来,这里的投资环境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今年七月刚刚访问过印度。

根据德国联邦银行的一项统计,德国对印投资已从2019年的11.3亿欧元增加到2022年的15.2亿欧元。联邦统计署的数据显示,对印贸易额从2015年以来,增长了73%,总额已达300亿欧元,但仅为对华贸易的十分之一。

依必安派特公司设在印度的分公司,部分零配件还需要从中国和德国进口,不过,新厂建成之后,这一切将明显改观。纽伦贝格说:"到了直接使用印度产零配件的时候,情况会大大好转。"

(路透社)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