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人该怎样去发扬“爱国主义”?

2007年10月21日

德国有些批评家把“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划上等号,它也被自称爱国的民族主义者作为掩饰其意识形态的盾牌。但最新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积极的爱国主义和受唾弃的民族主义或沙文主义之间存在天壤之别。

世界杯期间,德国年轻人终于大胆爱国了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政治学家克罗嫩贝格教授主张德国人应坦然面对和实践“爱国主义”。他表示,现今的德国政坛和社会已普遍接受开放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极右份子在此找不到立足之地。前不久,德意志电台记者Ferdos Forudastan采访了克罗内贝格教授。

克罗嫩贝格教授认为,德国人对祖国的态度起了根本变化。他说,以德国联邦军进驻国外一事为例,若发生在十多年前,肯定会掀起一场席卷全国的政治风暴。导致这一重大转变的因素之一,当然与德国的统一有关:一种新的民族意识已在东、西两边人民间,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共同成长过程中自然形成。他指出,两德统一使德国人民重新找回了自信和新的国家认同以及爱国心。也就是说,两德统一与今天德国人的“爱国主义”挂了钩。

这意味着德国“爱国主义”东山再起了吗?克罗嫩贝格表示,回想去年德国举办世界杯期间,德国举国腾欢的情景,很难不使人将它与“爱国主义”联结起来。他认为,世足赛确实是导致德国人产生新的自信和祖国情感的媒介。克罗嫩贝格说:根据过去几年的观察,“爱国主义”与“极右主义”其实完全无关。今天的“爱国主义”是有其历史背景和原由的:它是来自中间人民对国家的一种开放和理性的态度,并已获得政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同。

克罗嫩贝格认为,政治决策者在涉及“爱国主义”的议题上,畏首畏尾多所回避。去年世界杯期间,德国国旗飘扬国内外的场面,抚慰了战后德国人民自卑、自责的失落感,发出了积极信号。然而,这一波被视为理所当然的爱国主义浪潮,不但受到执政者的刻意忽略,而且还极力踩了刹车。

克罗嫩贝格指出,国旗并不是“爱国主义”的唯一标志,联邦国防军在境外执行使命,基本上也属于爱国行为,因为军人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踏上征途,为国效力。

若回顾德国近代史,难道不怕上述的“为国效力”,可能引起外国疑虑,让原本平和而善意的“爱国主义”擦枪走火,变成危险的“民族主义”和具攻击性的“沙文主义”吗?尤其有些人确实有这种倾向,而部份外国人也担心德国会走历史的回头路。克罗嫩贝格对此的看法是:“我们必须阐明‘爱国主义’的定义和它与‘民族主义’、‘沙文主义’及‘种族主义’的区别。我们不应把与这些名词有关的现象,与‘纳粹主义’混为一谈。其实‘爱国主义’因纳粹的滥用而遭到曲解。”

不可否认,对德国人来说“爱国主义”是个沉重而艰涩的词汇及政治行为。重要的是,人们必须谨记1933到1945年的历史教训,不再重蹈覆辙,犯同样的错误。克罗嫩贝格不认为纳粹是爱国主义者。他说,对“爱国主义”不可断章取义,抹煞它所包涵的自由和启蒙的内涵。“爱国主义”无论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都必须是以全民利益为前提所实现的团结合作。他说,“这就是我所了解,相信也是受到国际认同的‘爱国主义’,更是今天德国人理所当然必须认知的‘爱国主义’”。

那么,一个非爱国主义者是否也能为维护和平、自由、人权、民主、欧洲及国际社会的团结,尽一己之力呢?克罗嫩贝格对此的回答是:“爱国主义”代表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超越国界的普世价值。无论平民、从政者,还是军人,都应具有爱国心。“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只有作为一个开放的宪法法治国家,才有生存的基础。

克罗嫩贝格说:”因此我认为,‘爱国主义’的意义重大,德国人应该具有爱国精神,因为没有它作为支柱,国家将陷入困境。而实现一个自由和现代化宪法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是:作为公民,必须身体力行,努力落实宪法条文的规定。这才是我眼中真正‘爱国主义’的实践。”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