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电影再次落空奥斯卡

潇阳2006年3月6日

参加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角逐的德国电影“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一无所获,争夺短片奖小金人的德国电影系大学生著作的短片“溜号”也悄然溜回了老家。

德国电影“索菲.朔尔”的一个镜头图像来源: Jürgen Olczyk

由德国青年导演马克.罗特蒙德执导的“索菲.朔尔-最后的日子”在去年的柏林电影节上就是个热门,获得了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奖。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反纳粹女大学生索菲.朔尔被处死前最后几天的经历。索菲.朔尔同她哥哥同是慕尼黑大学生反纳粹组织“白玫瑰”的中心人物,二人在1943年春被捕并被处死。女主角尤丽雅.延奇在以审讯为背景的狭小空间限制下把女主人公的情绪和心理变化表演得出神入化,夺得去年柏林电影节影后当之无愧。遗憾的是,这部颇具实力的德国电影在第78届奥斯卡中空手而归。

去年的奥斯卡中也是以二战为题材的德国电影“帝国的灭亡”获得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结果也是与今年一样。与今年的“索菲.朔尔”形成反差的是,去年的那部影片讲的是纳粹元魁希特勒最后的日子。

德国电影近年进步飞快

在奥斯卡颁奖前,好莱坞各种影评杂志就认为““索菲.朔尔”难敌巴勒斯坦的电影“天堂此时(Paradise Now)”和南非的“黑帮暴徒(Tsotsi)”,昨晚(3月5日)奥斯卡学院果然把最佳外语片的荣耀给了南非人。

不过,德国电影人大可不必为本次奥斯卡铩羽而归感到沮丧;相反,德国电影近几年在国际影坛中渐显实力,在奥斯卡大奖中也有不俗表现。过去的四届奥斯卡中,德国电影除了上述两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女导演卡洛林.林克的“何处是我家(Nowhere in Afrika)”还成功问鼎,获2003年第75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除此之外,1998年德国电影“罗拉快跑”在国际上引人注目,也获得次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2004年德国电影“再见,列宁!”虽然未能入围奥斯卡,但却获得好莱坞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大奖。

还有一点让德国人欣慰的是,参加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的巴勒斯坦电影“天堂此时”和意大利电影“圣诞快乐”都有德国制片人参与,另一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候选好莱坞大片“卡波特”的制片人也是德国人。

德国电影学院主席君特.罗尔巴赫认为,德国近年入围奥斯卡外语片奖的三部电影虽然都是以反思纳粹时代为背景,但好莱坞奥斯卡学院肯定首先看中的是这三部电影的艺术表现。他说,“‘索菲.朔尔’是部杰出的电影,不过奥斯卡更倾向于美国人,这是德国参选片改变不了的。”他建议,德国今后为奥斯卡参赛选片时,应该考虑国际竞争的形势,例如今年与德国人同台竞争的四部外语片也都是以大的政治、历史或是社会题材为主题。

德国电影自1979年施隆多夫执导的“锡鼓”获得最佳奥斯卡外语片奖后在国际影坛上沉寂多年。1981年,德国的以二战期间德国纳粹海军潜艇为题材的电影“潜艇”获得六项奥斯卡提名(注意,不是外语片),创非美国片获得奥斯卡最多提名的纪录,但是最后该片却意外地颗粒未收。2002年“何处是我家”奥斯卡上获得殊荣,但那已经是德国电影阔别奥斯卡23年之后了。

九十年代的德国影坛可以说是自娱自乐,除了德国之外没人感兴趣的一批喜剧片之外乏善可陈。进入21世纪,德国产生了一批新锐电影人,柏林电影节也开始注重选出提升本国电影。其实,德国电影人才众多,实力雄厚,德国的一些电影学院具有世界水平,培养出了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例如参加本届奥斯卡最佳短片争夺的德国电影就是出自汉堡媒体学院的一个青年学生之手。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