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维京人遗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7月1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决定,将德国北部的赫德比、丹内维尔克两处维京人遗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该组织指出,这两处遗迹体现出了德国北部地区在中世纪早期的独特文化风貌。

Deutschland, Schleswig-Holstein, Busdorf: Haithabu und Danewerk für Unesco-Welterbeliste empfohlen
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dpa/C. Rehder

(德国之声中文网) 这也是德国北部石荷州被认定的第三处世界遗产。另外两处是吕贝克的老城区以及海滩湿地。该州文化部长普里恩(Karin Prien)说,维京人遗址被认定为文化遗产是"莫大的荣誉",并表示将充满感激地将为今后的人们守护、展示好这片遗产。

石荷州考古局十余年来一直在争取为维京人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5年,石荷州曾经与丹麦、拉脱维亚、挪威、冰岛共同将各自境内的维京人遗址申遗,但是却没有成功。今年的申报则只包括石荷州境内的赫德比考古遗址(Haithabu/Hedeby)以及丹内维尔克边墙(Danewerk/Danevirke)遗迹。

公元9世纪到11世纪间是赫德比维京人聚居地的鼎盛时期。这座中世纪早期的城镇地理位置优越,被认为是当时欧洲最重要的商业中心之一,维京人在这里开展通往斯堪迪纳维亚、爱尔兰、君士坦丁堡、巴格达的贸易,同时也是沟通北海与波罗的海的物流枢纽。城墙内,考古学家不断发掘出千年前的饰物、工具、指甲、骨骼等聚居地遗留物。

而不远处的丹内维尔克边墙则是大约于公元5世纪前后兴建的防御设施。这道边墙长约33公里,其中有4公里至今保存良好。1864年,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击败了丹麦军队,后者还曾经使用这段边墙作为防御工事。

考古学家猜测,最初在此定居的可能是弗里斯兰的商人,到了公元9世纪,丹麦国王强迫丹麦商人迁居于此。1066年,斯拉夫军队的入侵终结了这座城市短短300余年的历史。赫德比被毁灭后,附近的石勒苏益格承担起了贸易中心城市的角色。而赫德比从此只存在于史书的记载中。

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王城废墟:阿尔扎哈拉(Medina Azahara)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kg/Steffens

直到20世纪,考古学家才发现了赫德比的遗迹,从而揭开了迄今最大规模的维京人聚居地遗址的面纱。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遗址内发掘出了来自同时期法国、阿拉伯、不列颠、科隆等地的钱币,还发现了一条战舰的残骸。目前,赫德比遗迹尚只挖掘了一小部分,科学家正用现代化的设备仔细检查城墙内的每一寸土地。

本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中东国家巴林召开会议,商讨并陆续公布新一批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名单。除了北德的维京人遗址,德国中部的瑙姆堡大教堂、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王城Medina Azahara废墟、意大利北部奥利维蒂工厂居住复合体、韩国的佛教山寺等地此次也申遗成功。

文山/乐然/(法新社、德新社等)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跳转至下一栏 DW热门报道

DW热门报道

跳转至下一栏 更多DW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