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讨论会介绍亚洲气候问题调研报告
2009年11月2日
在讨论会上,亚洲开发银行介绍了以"气候变化对亚洲造成的后果"为主题的3份最新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的撰写者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印度德里的能源与资源研究所和美国华盛顿的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涉及的领域为能源供应、食品供应和移民。德里能源与资源研究所的阿拉宾达·密史拉解释了为什么气候变化在亚洲引起的后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的原因,密史拉说:“亚洲拥有世界上贫穷居民的最大群体。我认为,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针对气候变化作出适应性调整方面。我认为,气候变化给生产能力带来了问题,这会影响到在这个地区现有的快速发展。问题是,气候变化会给生产能力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全球气候到2050年平均上升2摄氏度,就会导致整个亚洲的农业产量大大下降,直接影响到这个地区22亿依靠农业生存的人。此外,全亚洲居民的食品供应将受到威胁,部分食品价格可能会翻一番。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的马克·罗斯格兰特强调道,要适应气候变化的后果,就要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我们估计,光是在亚洲就必须向农业追加投资35亿美元,尤其是投入重要领域,如科研,尤其是研发能够抗干旱或者酷热的粮食品种。但我们也需要对灌溉系统的投资,对现有灌溉系统要有比至今大得多的投资,以增强其效益,这比建设新的灌溉系统更重要。"
气候变化的负面后果也会对相当多的居民的移民行为产生影响。海平面的上升会严重影响亚洲人口密集的沿岸地区。特别是海岸地区的自然灾害会增多增重。缺水在亚洲一些地区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许多人会离开那些受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地区。这份调研报告建议,把气候变化的后果视为移民问题的重要因素。亚洲开发银行副总裁乌尔苏拉·谢菲普略斯女士认为,关于气候变化后果引起的移民问题的调研报告是让这个问题清晰化的重要的第一步:“"这无疑是个信号。还必须做进一步的调查,要据某些移民潮来探讨相关问题:受到移民潮波及的是哪些人,问题发生在哪个层面上,是地方性的,地区性的还是国家性的,我认为,这方面还有许多统计工作可以做。"
这些调研报告还让另一点变得清晰:需要有一个双重战略来对付气候变化。不仅要针对气候变化的后果作出适应性调整,而且限制这些后果的严重程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亚洲很大一部分能源还是用煤和石油生产的。这方面有两点特别重要:必须更有效地使用能源,必须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在韩国、中国和印度这些国家,可再生能源领域已经拥有了很大的发展潜力。调研报告指出,通过对科研和市场开发的投资,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这一潜力。
谢菲普略斯女士说,要贯彻调研报告提出的建议,需要亚洲开发银行的各成员国政府作出努力:"我们实际上只能给出大而化之的建议。至于在当地最终必须怎么做,这必须因时而宜,因地而宜,作出不同的决定。"
作者:Christoph Ricking / 平心
责编: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