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人人都须奋斗

2013年7月7日

德国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未来有些什么设想?拉拉即将从高级文理中学毕业,尼科上的是五年制中学,能否拿到毕业文凭还很难说。他们成长道路折射出德国青年一代的面貌。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 des Grundkurses Geschichte Aufgenommen wann und wo: September 2010 in Köln
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中文网)18岁的拉拉(Lara)憧憬着未来。眼前的任务是参加毕业会考,然后上大学,最好是到国外去留学。未来充满了未知数,但拉拉满怀期待。她喜欢弹钢琴-那是父母给买的,她也喜欢购物、跳舞。只要有时间,她就去维也纳看男朋友。她还利用业余时间做模特,挣点零花钱。拉拉父母离异。父亲是企业家,母亲是美容师。

拉拉在崇尚自由教育的华德福小学度过了童年,没有家庭作业,老师在每个孩子身上都很下功夫。后来她换了学校。谈起童年时代,拉拉说,其实我需要更多压力,我比较缺乏纪律性。

拉拉的话让尼科(Nico)很吃惊。15岁的尼科也想到一所特别的学校去读书,但不是因为对家庭作业没兴趣。一谈起喜欢的数学老师,他就两眼放光。不过,他很难想象老师能有很多时间单独辅导每个学生,很难想象老师们非常有耐心,而不是指责他们"捣乱"。迄今为止,尼科还从来没有得到过零用钱。

两个世界

拉拉和尼科将慕尼黑维斯特恩德多文化青少年中心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也是今天富裕国家德国的典型代表。拉拉在成长中备受呵护、得到精心培养。她在青年中心里做实习,想看看中学会考后自己该做些什么。而尼科很早就接触了生活中的艰辛。青年中心负责人伊斯梅尔·萨新(Ismail Sahin)说,多年来,尼科每一分钟业余时间都是在青年中心度过的,象他这样的孩子有许多。

尼科的母亲是单身妈妈,没有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尼科和他的兄弟。尼科说,我们必须学会独立。父亲住得很远,几乎从不来看他们。有时尼科会给父亲打个电话,要点钱。有时父亲会送给兄弟俩一点东西。对于艰难的童年,尼科不愿多谈。他更愿意谈青年中心理事会的工作,他是该理事会成员。

过渡期对每个人都是挑战

拿到中学毕业文凭对青少年至关重要图像来源: Fotolia/Eva Kahlmann

拉拉和尼科是同一代人,但他们的生活轨迹却大相径庭。不过,有一点是相同的。专家认为,他们两人在进入成人世界前都必须度过一个复杂的过渡期,其间充满不确定因素。

15岁的尼科非常清楚地知道学校对他有多么重要。他想成为肉店专业销售员,为此他必须有5年制中学的毕业文凭。而能否拿到文凭现在还是未知数。和尼科不同,高级文理中学(学制8到9年)毕业生拉拉觉得几乎所有的大门都向自己敞开着,需要的只是做出正确的选择。她比尼科显得更为自信。

不过,慕尼黑德国青年学院的沃尔夫冈·盖瑟尔(Wolfgang Gaiser)却指出,总体而言,过渡时期对青少年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即便是那些能上大学的青少年也面临很多问题。"奋斗才刚刚开始,中学毕业前看起来敞开的大门很快就会关上。"

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不管在哪一个教育层次上,进入职业生活的道路都比父母一辈要艰难。盖瑟尔说,对他们来说,稳定的成年人生活开始得明显要晚,因为他们拿到的往往是有年限的合同,对流动性的要求会不断延长。

家庭背景是决定因素

而青少年能在多大程度上赢得这场战斗,很大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家庭。德国青年研究所所长托马斯·劳申巴赫(Thomas Rauschenbach)在一篇名为"另眼看教育"的文章中写道,"德国的学校建立在其他人预先投入的基础上,没有这些投入,孩子的学校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许多家庭却无法提供这样的预先投入。这些家庭被贴上了"不关心教育"标签。

2001年的国际中学生水平测试暴露了这一点,并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德国属于学校教育的成败明显取决于学生社会背景的国家。据德国学生服务中心的调查,2009年的德国大学生中,60%的孩子父母都有高级文理中学毕业文凭。29%的人父母有实用中学毕业文凭,11%的人父母有5年制中学毕业文凭。根据2011年的微观人口调查,德国人中,四分之一的人有大专或大学文凭,而现在的中学毕业生中,有40%的人参加高级文理中学会考或专业会考。

德国联邦政府今年1月发表的第14期青年报告指出,有5年制中学毕业文凭的家长平均让孩子每天看111分钟电视。而有高级文理中学毕业文凭或者上过大学的家长让孩子平均每天看73分钟电视,而让孩子们阅读的时间比有5年制中学毕业文凭的家长要长。

尼科不愿意整天看电视或者玩电子游戏。他更愿意在青年中心承担起责任来。目前,他正在和朋友们一起商量一个筹集捐款的计划。他对青年中心的工作很上心,如果谁没有来开会,他会非常生气。

青年中心理事会的计划是在中心旁边的空地建一个小型联合比赛场地,建成后可以租给足球队,办比赛,这也会给该城区带来好的名声。尼科和朋友们还想为此给拜仁队写封信,因为没有支持,许多事情都很难办。

作者:Britta Schultejans(德新社)  编译:乐然

责编:石涛